原标题:一座丰碑·坚守誓言 团结一心启新程|“石榴花开红河红”特别报道①
在红河州这片绚丽多彩的土地上,象征民族团结精神的“团结纪念碑”是红河州各族人民牢记誓言、团结奋斗的重要标识,见证了这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光荣传统。碑刻上的一字一句,浸透着感恩奋进的汗水,成为镌刻在这片边疆热土上的光辉印记。

“阿波(阿波,哈尼语,意为爷爷)毛主席,毛主席,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住在北京城,隔山哎隔水么隔千里,哈尼人民想念您……”在云岭高原无垠的岁月长河中,一首歌曲犹如穿越时空的风,悠扬绵长,激荡在哈尼族人民的心田。这便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歌曲《阿波毛主席》,其旋律宛若骄阳下绽放的石榴花,燃烧着希望,氤氲着民族团结的芬芳。歌声响起,宛如清泉流淌,怀着满腔的思念,传达出红河大地上各族儿女对毛主席赤忱的敬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共同心声。

红河州,这片绚丽多彩的土地,浸润着古老而和谐的历史。这里,各族人民如同亲密无间的邻里,团结合作,共同谱写出雄浑壮丽的篇章,讲述着代代相传的团结佳话。象征民族团结精神的“团结纪念碑”与“红河县各族人民团结爱国公约碑”等碑刻,犹如历史年轮中的璀璨明珠,闪烁着各族儿女对党的热爱,饱含始终不渝的承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它们不仅仅是石碑,还是红河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标识,见证了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光荣传统,成为镌刻在这片边疆热土上的光辉印记。

红河州,民族团结的历史漫长而辉煌。时针拨回至1952年的寒冬,元阳县牛角寨岩际村各族人民在寒风中庄严立下《团结纪念碑》,村民们用汉、彝文字记述了不朽的碑文:不分民族,不分上寨下寨,不分大寨小寨,大家团结成一家人,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这些字句,似炽烈的誓言,一同被镌刻在各族人民心灵上,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红河县各族人民团结爱国公约碑”亦铭刻着同样震撼人心的宣告:热爱各族人民领袖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离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守望相助、和谐共居。自那时起,红河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想信念,犹如一棵苍翠参天的古木,深深扎入各族人民的心中,化作边疆儿女血脉中不息的热流。
铮铮誓词,字字铿锵。岁月流转,斑驳的字迹,见证了红河各民族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的光荣传统——

这些石碑不仅是历史的叙述者,还是民族团结情感的见证者。每块石碑都是一章生动的诗篇,厚重而饱满,凝聚着红河州各族人民对祖国浓烈的热爱,以及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念,深刻表达了各族人民始终向往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深切展现了红河各族人民“身在边疆、心向北京”的澎湃激情和无尽忠诚,其中所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红河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缩影。
这些石碑不仅是岁月的回响,还是照亮前路的明灯。碑刻上的一字一句,浸透着感恩奋进的汗水,镌刻着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以其独特的意义和深邃的内涵,绘成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荣共生的壮丽画卷,持续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些石碑不仅是一段记忆的载体,还是精神的潺潺传递。它们所承载的深厚民族团结精神,历经岁月的洗礼,如雨露润物般,滋养着每一个红河儿女的心灵,成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红河大地,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共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找到心灵的共鸣,谱写出一曲曲和谐美好的协奏曲。

岁月不居,丰碑如磐。从历史的芬芳中走来,每块石碑皆倾诉着民族团结的心声,吟唱着和谐共生的华美篇章。70多年来,这份团结的誓言如同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印记,激励着一代代红河各族儿女相知相亲、同向同行,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书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
丰碑永矗,誓言永恒。时代在发展,但维护民族团结、守护边疆安宁的初心始终不变。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新时代的红河各族人民,将始终牢记誓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永恒不朽的华彩乐章,其铿锵之声,传至天际,如诗如歌。(记者 黄传龙 车安达 李易 侯建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