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榴结籽心连心 红河儿女心向党——红河州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下)
红河州,一片与大河同名的土地,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回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相亲相爱,470万各族儿女在此繁衍生息、交融共生。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红河州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深化,奋力书写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团结时代答卷。
培根铸魂于年少
共育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与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红河州深耕校园阵地,让“石榴籽”理念在各族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三角梅肆意绽放,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各族少年青春洋溢……走进绿春县牛孔镇纳卡小学,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各民族学生端坐一堂,认真聆听“双语”教师讲述彝族服饰上的“历史”。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这所位于多民族聚居边疆县的小学,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较大的实际,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涵盖国学精粹、经典诵读、民族舞蹈等内容。“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全程,为多民族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在语言碰撞中激发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教师李茶花介绍。
在蒙自市团结小学的4600余名学生中,随迁子女占80%、少数民族学生占66%。这所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学校,通过主题板报、国旗下讲话、作品展区、民族大课间操等多元载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2023年,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小白鹇鸟”合唱团斩获国家级金奖。“我们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在孩子心中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团结小学校长赵春的话语道出了校园育人的初心。
如今,红河州已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机构、教育基地、示范学校等118个(所),各族青少年在共学共进中深化认同,让“四个与共”理念代代相传。
文化交融作纽带
凝聚同心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的实事,又要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红河州以文化为桥、节庆为媒,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鉴共生。
2024年以来,源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烟盒舞的“红河马缨花”舞蹈持续引发关注,“马缨花舞蹈挑战赛”等活动在网络上掀起全民跟拍热潮,吸引亿万网友围观点赞。身着精美彝族服饰的表演者,从帽饰到鞋履,都是文化传承的艺术品,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国庆节前夕,绿春哈尼长街古宴民族文化宣传周在昆明启动,哈尼族同胞载歌载舞,尽显文化魅力;在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的篝火晚会上,彝族群众欢唱“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歌声里满是赤诚。
从彝族海菜腔献唱COP15开幕式到舞蹈《马缨花》跳出国门,从《哈尼古歌》亮相米兰世博会到舞剧《流芳》《诺玛阿美》风靡全国,红河州打造的一批文艺精品,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鲜活载体。依托“三千四百年”旅游文化名片——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红河州出台旅游促“三交”实施方案,打造“两国六目的地”等精品线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成为各民族共建共享的文化符号,“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成为文旅融合新样板。
70多年来,《蒙自专区各族人民团结爱国公约》的精神代代相传,元阳县牛角寨镇岩际村团结纪念碑上“不分民族团结成一家,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的铭文熠熠生辉,2020年签订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续写团结新篇。在哈尼族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中,文艺演出、传统工艺比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文化认同深深扎根。
互嵌融居促和谐
法治保障暖民心
红河州着力拓宽“党建领航定向、空间互嵌筑基、经济互嵌共富、文化互嵌铸魂、社会互嵌固本、心理互嵌真融”的“六维互嵌”路径,以基层治理创新和法治保障,让“一家亲”格局落地生根。
在绿春县半坡乡二甫新村,哈尼族与拉祜族同胞的房屋沿街排列,16个跨民族通婚家庭演绎着“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故事,边境幸福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金平县金水河镇伉偭社区——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国门党建工程,“党群之家”提供落户、就业、就学等“一站式”服务。个旧市和平社区以网格化治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低保、助残等补贴及时送达各族群众手中。目前,全州已建成蒙自市青云社区等“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37个,各族群众在共居共事中共筑幸福家园。
法治是民族团结的保障。红河州修订完善自治条例,出台40件单行条例,设立14个诉调对接中心及“可邑阿细”“哈尼哈巴”等民族特色调解室,构建“法官+少数民族特邀调解员”模式。元阳县和馨园社区创新“1+4+N”法律工作室运行模式——以社区为核心,联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4类专业力量,整合N支社会服务队伍,已化解纠纷50起,挽回经济损失超147万元;弥勒市组建“彝语+汉语”普法队伍,把法律知识送到村寨。
潮涌红河千帆竞,民族团结一家亲。新征程上,红河州各族群众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文化为桥、发展为基、法治为盾,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之花在红河两岸常开长盛,同心共赴民族复兴新征程。(记者 赵婧汁 初政艳 李立章 任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