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正文
文山州马关县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1:47:35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文山州马关县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金字招牌”

  近年来,文山州马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思想引领、平台搭建、典型示范、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四维”驱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绘就了“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生动画卷,为边疆稳定、边境安宁注入了磅礴持久的深厚力量。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守边固边强大共识。创新培育“感恩”“坚守”“望京”等边疆党建品牌,淬炼“为国守门、为国担责”的国家意识与国防观念。通过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各级部门采取发放资料、现场咨询、专题宣讲等形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深入人心,推动民族团结理念融入血脉。

  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机制,促进各民族全方位深度交融。精心构建“12345”创建格局,打造“一长廊两联盟三示范圈四环线五基地”,使民族团结阵地从蓝图跃升为覆盖全域的实体网络。以文旅融合催化民族交融,精心打造9个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及一批特色民族村寨,创新举办“一乡一节”“花山节”“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匠心设计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创“民族节日+乡村旅游”新模式。“十四五”以来,围绕塑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品牌,马关县将生态禀赋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成功举办花山节、老懂寨闹兜阳、腊科民歌会、马洒红饭节、杨茂松牛王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有力带动乡村旅游、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让各族群众在“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过一个节”的情感交融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化典型引路发挥榜样力量,构筑团结奋进的壮美社会图景。注重以身边事感召身边人,通过选树典型与全域创建双轨并进,激发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熊光泽祖孙三代75年徒步巡边16万公里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边疆儿女赤诚的家国情怀。舞蹈《顶家女儿》荣登央视舞台,《哨久别玛》《金色腰带》等非遗精品在全国绽放光彩,显著提升马关民族文化影响力。对内全域推进绿美建设,匠心打造马洒、龙树脚等“山水田园示范村”,彻底告别“脏乱差”旧貌;对外创新举办“中越国际花山节”等跨境文化交流,架设中越友好合作的重要桥梁,形成典型带动、全域联动、情感交融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互促共进,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将文化基因融入产业发展血脉,使民族团结硕果惠及于民,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持久保障。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锻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强化陀螺、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保护,2024年成功承办“中越少数民族体育交流赛”等赛事35场次。高效实施边境幸福村项目277个,建成主题街区和民族服饰创业园,吸引60户商户入驻,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年产值近亿元的特色产业。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142.59亿元,边境群众收入节节攀升。全县实现行政村硬化路、安全饮水、可靠供电及沿边5G网络覆盖率四个100%,文化传承守护民族的“根魂”,产业发展充盈群众的“口袋”与“未来”,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立足新征程,马关县将科学擘画“十五五”时期民族工作新篇,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引擎,推动发展、安边、固边深度融合,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边疆长治久安贡献更磅礴的力量。(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