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华侨社区民族团结文化广场
新华网昆明5月10日电(刘奕)“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自从回国定居在宾川大营华侨社区后,日子越过越甜,现在生活在国外的朋友无比羡慕我的生活。”越南归国华侨越义仙幸福满满地说道。
越义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大营华侨社区的归侨居民,社区共有归侨侨眷1669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与归侨侨眷聚居的社区。除汉族以外,大营华侨社区还居住着瑶族、白族、壮族、彝族、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居民,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建美好家园。
大营华侨社区不同民族居民合影
这样的景象,在大理随处可见,如今的白州,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村庄里、学校中、社区内……大理州和谐优美的民族团结进步“协奏曲”已然奏响。
大理州委、州政府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根据大理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大理样本”。
美丽乡村展新颜
夏日已至,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的朵朵鲜花绽放甚艳。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村民,正在民族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这是郑家庄村民们的日常。
“我媳妇是白族,我是藏族,但我们结成一家人以后,一点影响都没有。”郑家庄村民小组长杨秀弟说,夫妻俩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民族习俗方面互不干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郑家庄美丽面貌
在郑家庄,像杨秀弟这样的少数民族通婚家庭不在少数。这个2006年就被列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的村庄,居住着汉族、藏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7个民族。多年来,淳朴、谦和、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让郑家庄形成了“七个民族一个大家庭”。
全村各族群众通过长期交流交往交融、共居共建共享,形成了郑家庄独特的民族文化,村民们和谐共处,亲如一家人,村里的卫生一起打扫,村里的环境一起爱护,村里的治安一起守护……七个民族和谐一家的局面,离不开当地“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的民主管理方式。
东莲花村村貌
巍山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走进该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永建镇东莲花村,随处都能看到清末到民国年间马帮文化的记忆,联排的大马厩、下马石、拴马石、驯马圈在东莲花村触目可见。全村364户1016人均为回族。
近年来,巍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实施了东莲花回族特色村、民族团结生态示范村、文化名村风貌整治等项目,使东莲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浓郁的云南回族特色村。
漫步洱海之滨的古生村,这里民居古朴,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福海寺、凤鸣桥、古戏台、龙王庙等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感受白族风情。据介绍,这个村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白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村民们已把保护洱海“母亲湖”作为“留住乡愁”的生命线。
郑家庄少数民族和谐共处
郑家庄、东莲花村、古生村……一个个特色民族村寨正在展露新颜。大理州委书记陈坚介绍,大理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固提升工作,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和“586”工程建设,扎实推进12个世居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建设,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全州持续呈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幸福歌声传四方
“尊贵的客人欢迎到彝寨,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了,太阳照、喜鹊叫,欢迎你来到……”走进漾濞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初中部的音乐教室,一首彝族迎宾谣在耳畔回荡,这首歌曲是由漾濞一中初中部老师孙陈军自编词曲而成,并通过汉语和彝语两种语言教唱,向学生传达各族人民共情长存的友谊。
漾濞一中校园风貌
漾濞一中初中部现有少数民族学生1484人,占学生总数的85.33%,其中人数较多的是彝族,其次是白族。此外,学校还有傈僳族、回族、藏族、傣族、纳西族、怒族学生。近年来,漾濞一中初中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语言、民族歌舞、民族知识走进校园,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民族语言进课堂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之一,学生们通过学习民族语言可以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还能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在漾濞一中初中部校长张德勤看来,学习民族语言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最简单的一个办法。
漾濞一中活跃的课堂氛围
漾濞一中初中部只是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的其中一所。目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已经走入了大理州1146所学校,打造了一大批示范创建单位,不断夯实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去年,大理州民族中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陈坚表示,要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营“七进”活动,大力宣传、选树先进典型,营造“民族团结人人做,民族团结大家亲”的浓厚氛围。
银苍社区面貌
正是如此,幸福的歌声同时也在社区里回荡。位于大理古城北大门的银苍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居住着白族、回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壮族、满族等16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示范社区。
银苍社区主任吴玲介绍,多年来,在“四示范三提升一巩固”工作的不断开展下,银苍社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关爱的大平台,各个民族在这个社区中不断融合和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出去了才知道国外远没有想象中的好。”越义仙坦言,回国后的日子越过越甜,各民族和归侨侨眷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安居乐业,民族团结之花在侨乡社区常开长盛。
产业助力大团结
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委会大佛殿村民小组村民杨禄森曾经远赴深圳打工,结果钱没挣到多少,却让女儿都不认识自己了。随着大佛殿各项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他回到村里搞起了农家乐。如今,杨禄森家的“开心彝栈”一年可以给他们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再也不用背井离乡。
“大理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快、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仍然是当前各族干部群众最迫切的共同愿望。”陈坚说,长期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大理一切问题的关键,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底线思维,紧紧抓住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健表示,大理州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改善作为事关全局的硬任务,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各民族同步全面进入小康。
大佛殿的巨变,正是这一系列政策效应下的一个典范和缩影。从宾川县、洱源县、剑川县、漾濞县、大理市等一路走来,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有目共睹:2017年,宾川华侨社区人均纯收入10662元,同比增长10.35%;在剑川县木雕小镇,全村从事木雕行业的有1000多人,84%的农户从事木雕生产,年木雕总产值达1.5亿元左右;漾濞彝族自治县光明村核桃连片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
大理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州委政法委书记许云川说:“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发展这一要务,以加快发展助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
高位推动促跨越
作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点州市之一,大理州始终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据许云川介绍,大理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建立了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工作制,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和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办公室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各个县市也照此组建组织了相关领导机构。
民族大团结
近年来,大理州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多类型、全方位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同时,始终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始终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同时,聚力精准扶贫,着力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健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是大理的重要品牌。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持续坚持共创共建共享,闯出一条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大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陈坚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力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大工程”,以“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努力把大理建设成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民族团结同发展,风情大理展新姿”。如今的大理,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互助,正在共同谱写新时代白州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