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傈僳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我国傈僳族总人口为702839人(2010年),居于云南的有668336人,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贡山、兰坪4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德宏、楚雄、保山、大理、临沧、普洱等州(市)以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他们多数与汉、白、彝、纳西等民族相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傈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傅利叶和克伦族青年巴东以英文字母为基础创制出傈僳族文字,即老傈僳文;20世纪50年代使用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傈僳文。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各民族通用傈僳语和老傈僳文。
风俗文化傈僳族的男女衣着都富于民族和地区特色。各地傈僳族男子传统服饰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以青布包头。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腰佩砍刀,右腰挂箭包。傈僳族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傈僳语称这种胸饰为“拉白里底”。
傈僳族的住房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筑形式。怒江地区及四川盐边一带的傈僳族住房多以竹篾房和木楞房为主,丽江、德宏和四川西昌等地区的住房则以土木结构为主。散居在兰坪、维西一带的傈僳族,大多喜欢住木楞房。内地的傈僳族受汉、白、纳西等族的影响,大都采用较为经久耐用的土墙房。
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过年的时间,因此没有统一、确定的日期,但一般均在农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期内,即樱桃花开季节。“阔时节”现已定为怒江州傈僳族共同欢度的一个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20日。
德宏、腾冲的傈僳族群众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过“刀杆节”。
20世纪初,基督教和天主教由英法传教士传入怒江傈僳族地区,基督教现已成为怒江地区大部分傈僳族群众信仰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部分傈僳族,要过复活节、感恩节和圣诞节。
傈僳族的自然历法,富于民族和地区特色。他们借助山花开放、山鸟啼鸣、大雪纷飞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作为判断生产节令的物候。把一年划分为花开月(3月)、鸟叫月(4月)、烧火山月(5月)、饥饿月(6月)、采集月(7、8月)、收获月(9、10月)、煮酒月(11月)、狩猎月(12月)、过年月(1月)、盖房月(2月)等10个节令。
傈僳族民歌在演唱上有独特的风格,在唱短音符时常大量运用颤音,唱长音时则平直朴素,音色浑厚低沉,使人感觉具有一种深厚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