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我国的拉祜族总人口为485966人(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475011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98.6%。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近50%的拉祜族人口都居住在该县内;其余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宁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同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杂居。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拉祜族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风俗文化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又对比鲜明。妇女都惯戴银耳环和手镯。农村的拉祜族男女外出办事,下地生产,大都习惯挂上一个“面搓”(拉祜族自编的挂包),路边的野菜、草药、红毛薯、山葫芦等山上的自然物,都会被拉祜族信手摘来,投入包内带回家。
拉祜族习惯上一般不吃狗肉。传说拉祜族的谷种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带到人间,加之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关系密切,而且是猎人的好帮手,能为主人看家,因此,拉祜族认为吃狗肉、杀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另外,在澜沧县南段一带的拉祜族不吃水牛肉,认为吃了水牛肉就等于吃了牛的力气,人们无法耕地。
拉祜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区,他们也称自己是山头人(拉祜语叫“科可搓”)。拉祜族的寨子,一般都建在山顶和半山腰上。寨子有三道大门,即前门、左门、右门。寨子的后山是山神地,山神地中的树林是禁区,谁也不能砍伐,如果谁砍伐了就要被罚款或罚修路。
拉祜族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平时家里有老人来了,青年就自觉地让座,请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阳出的方向,然后敬烟,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喝,第二碗敬给老人,意思是请老人放心。向老人敬烟、敬茶时,都要双手举过头,接的人也要双手去接,单手接被视为不懂礼貌。一个人在接受敬烟敬酒时,第一次获得敬给的烟酒,要转给在场比自己年纪更大的人,否则,以后这个人是不会受到大家尊敬的。老人坐着时,青年人不得从老人前面走过,要从背后绕过。盛饭时要先盛给老人。老人吩咐事情时,要等老人吩咐完了才能回话。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葫芦节等,其中春节最隆重。春节,拉祜语称为“扩尼哈尼”。拉祜族过年分为大年、小年,大年是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初九日至十一日过小年。十二是满年,这天晚上全寨要跳芦笙舞,意思是天上的月亮圆了,年也过完了,从第二天起重新进入紧张的劳动生产。
葫芦节,拉祜语称“阿朋阿龙尼”,是拉祜族的一个新型节日。2006年2月17日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将拉祜族“阿朋阿龙尼”(葫芦节)的时间定为每年公历4月8-10日。
拉祜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近代以来,基督教和天主教先后传入拉祜族地区,其中教徒最多、影响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活动范围较小。
拉祜族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动作往往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芦笙舞是拉祜族人民欢度节日时跳的一种大型集体舞,据统计有136个民间组合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