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挥汗赛场展民族团结——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民族马术比赛已于7月22日至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云南参加此届盛会的各民族体育健儿正整装待发……
蓬勃发展
8月6日,“学习强国”平台上推出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专项答题——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专项答题。
龙舟、独竹漂、高脚竞速、马术、珍珠球、民族健身操……伴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普及,这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和文化的盛会变得更让人期待!
4年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省组织了由26个民族、近40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12个竞赛项目、10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并组织了16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系列重大活动。经过顽强拼搏,云南代表团竞赛项目共获10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表演项目共获8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一等奖数量居全国第一。竞赛、表演项目成绩均创造了我省参加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新高,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就一直是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2008年,云南师范大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普洱市体育中学与成都体育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成为“成都体院研究中心滇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西双版纳州分别在景洪市建立了陀螺基地、在勐海县建立了射弩基地、在勐腊县建立了秋千基地;各相关高校也建立了独竹漂、高脚竞速、板鞋等训练基地。
1955年云南大理举办第一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后,云南16个州市都先后举办了州市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4年一届的全省民族运动会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赛事举办地成为关注的焦点,一场场民族团结拼搏的盛会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许多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纳入全国、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全省成立多个协会、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
现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我省各民族健儿已经完成集结,此届运动会,云南将组成544人的代表团,参加全部17个竞赛项目、10个表演项目比赛。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李正洪表示:“我们将按照‘安全、团结、精彩、节俭’的总目标,精心筹备组织,认真科学训练,精简节约,全力以赴,力争保持上届成绩,争取有所突破。”
资源宝库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成大量特征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目前发掘、发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汉族有301项,共计977项。其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中长期开展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386项,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总数的40%以上。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方式不同,云南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形态各异。例如居住于高寒山区、半山区的哈尼、景颇、彝、傈僳、怒等民族,其传统体育项目有射弩、溜索、爬杆、秋千、武术等;居住于平坝或河谷地带的白、傣、纳西、壮等民族,其传统体育项目有龙舟竞渡、丢包、赛龙船、霸王鞭、赛马、东巴跳、跳竹竿等。
省民族宗教委文宣处负责人介绍,云南同一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不同民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又使同一传统体育项目有的为几个民族所共有。调查显示,当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常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有100余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民族宗教系统和体育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文化、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民族体育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不断夯实。云南民族村、西双版纳傣族园等旅游区将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引入其中,石林在景区开展斗牛、斗羊、摔跤表演,丽江在云杉坪景区开展骑马活动,一些地方在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中开展民族体育比赛……这些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游客的兴趣,带动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随着射弩和陀螺成为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被推广和普及,弩和陀螺器材的需求量骤增,出现了专门制作和销售的相应企业。景谷县少春陀螺系列精品行,既可以制作比赛陀螺,还可以制作装饰陀螺,已成为当地民族体育产业的特色品牌。
高位推动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各民族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云南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了具体的规定;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一系列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文件,都将民族体育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
另外,《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将“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对建立健全民族体育协会、培养民族体育人才、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建立民族体育项目培训基地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划。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将民族文化传承、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助推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走上蓬勃发展的轨道。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省体育局作为民族体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实施单位,思想高度一致,协调统一,分工合作,认真做好全国、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参赛和组织工作,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中来,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使我省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中参赛项目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民族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数量也逐届增多。
通过民族体育平台,形成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整装待发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国家交给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今年我省民族、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各项筹备参赛工作扎实推进。”李正洪说。
为备战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8年12月4日,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临沧市临翔区成功举行,该届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更加科学规范,竞技水平明显提高,为我省选拔优势项目和优秀运动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2月,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委员会。
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分别于2018年2月2日、2019年1月15日参加了两次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会议,参与讨论竞赛、表演、宣传、接待、大型活动等方案。筹委会多次研究、论证我省参赛筹备的相关事宜。
2017年至2018年间,云南分别选派运动队参加了“民体杯”全国高脚竞速、蹴球、独竹漂、民族健身操等单项比赛,既锻炼了队伍,也看到了差距,使云南在备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
2018年12月30日云南完成了第一次报名工作;今年3月15日完成了竞赛项目运动员的登记工作;4月4日,完成了竞赛项目、表演项目裁判员推荐工作。
随着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临近,相关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时间节奏都越发紧张忙碌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民族地区发生的根本性改革和变化。
云南这一切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将随着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健儿的矫健步伐,展现在世界的面前……(记者 龙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