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产业扶贫“地生金”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1日 07:20:38  来源: 云南网-云南楚雄网

原标题:产业扶贫“地生金”

云南楚雄网讯(记者 符文华)为什么大姚县部分山区乡镇城乡可支配收入超过坝区,山区穷、坝区富的经济地理“魔咒”被悄然打破?

为什么永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仅芒果种植就达4.1万亩,户均增收5578元?

为什么牟定县云龙村800亩荒山变成了春日一片红、秋天果飘香的石榴园?

……

是产业扶贫改变了面貌,是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采访中,基层干部这样回答我,当地群众这样告诉我。

截至2019年底,全州有产业发展条件的7.99万户30.65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占全州已脱贫人口的94.16%。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州按照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规划引领、项目扶持、主体带动、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五个全覆盖”工作思路,精准落实“县有主导产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措施”要求,打造“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高山深壑、平坝田野,处处迸发出“产业扶贫拔穷根”,誓让薄土也“生金”的战贫活力。

精准谋划 规划引领全覆盖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我州是典型农业州,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什么山种什么果、什么水养什么鱼,都要因地制宜,把好脉、问好诊,开好方、找准路。

脱贫攻坚刚启幕,我州规划先行,州、县、乡、村按照短期抓粮、烟、菜、畜,中期抓特色经济作物与林果,常态化抓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务工的产业扶贫部署,宜农则农、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层层制定适宜自身的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规划既定,重在执行。各地“按图索骥”,不跟风、不克隆,规划引领,去最高的山,走最难的路,啃最硬的骨头,持续开展“特色+”“绿色+”“互联网+”专项行动,凝心聚力发展优质粮食、特色养殖、绿色蔬菜、经济林果、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光伏等扶贫产业,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桃三李四杏五年”。任何产业的培植不仅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的过程,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定力、心无旁骛的坚守与坚韧。5年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一针一线用心绣,一步一步往前推,一个个规划落地生根,渐次长大,构建起了“8+N”高原特色产业扶贫体系“,绣”出了脱贫致富的美好画卷。

至2019年底,全州优质粮食及特色种植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88万户,种植面积83.67万亩,户均增收2588元;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8万户,户均增收2280元;乡村旅游产业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1个、示范乡2个、示范村11个、精品农庄2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45户;580户电商企业带动2337户贫困户发展电子商务,户均增收2287元。

精准布局 项目扶持全覆盖

产业扶贫,关键要选准适需对路的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发展基础差、产业确定不科学、项目设计不精准、带动主体不明确、与贫困户联系不紧等原因,都将导致产业项目难以达到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效果。

为避免上述问题,我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和动态管理,精准做好县、乡、村、组、户5级项目规划,做到县有项目库、乡镇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组有项目清单、户有帮扶措施,实现项目布局精准,项目支持全覆盖。

到2019年底,全州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95个,其中:种植业244个,养殖业138个,农产品加工38个,其他项目375个。今年新开工产业扶贫项目363个,投入财政资金8.24亿元,至9月底完工252个,正在实施111个,开工率达100%。

攻坚碰硬、攻坚克难,换来了扶贫路上花果飘香、牛羊成群。林果、蔬菜、花卉、药材、特色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规范化、规模化,生机盎然。永仁芒果产业、姚安肉牛产业、武定构树产业、牟定戌街乡特色水果产业、大姚涧水塘村花椒产业等扶贫产业项目,成了贫困群众的“香饽饽”,他们主动融入项目建设。过去“羞于交易、耻于经商”的彝族老乡变身电商小哥、农家乐老板、彝绣绣娘,曾经“种一山坡、收一土锅”的贫瘠土地结出了软籽石榴、猕猴桃,架起了大棚,种起了蔬菜。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我州又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被国家和省眷顾:元谋县被列入第一批季节性外调蔬菜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建设和云南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县;楚雄肉牛、南华野生菌、永仁芒果被列入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建设;姚安光禄镇、双柏(石咢)嘉镇、大姚龙街镇等6个乡镇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元谋黄瓜园镇(青枣)、大姚三台乡(核桃)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精准培植 主体带动全覆盖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扶贫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让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唱主角,发挥带动作用,实现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我州按照“产业跟着市场走,主体跟着产业走,贫困户跟着主体走”的思路,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机遇,强力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培强主体,引进江西正邦、上海百蒂凯、深圳自然之星、佳祎云菜、方德波尔格、果然好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大姚金沙牧业、双柏天蓬牧业、大姚广益、永仁哲林等一批本土企业。目前,全州拥有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1户,累计231户企业(合作社)的618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

为让市场主体在产业扶贫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或“公司+金融+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推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多种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产业扶贫格局。

目前,全州有2745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订单种养、就业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起企业与合作社绑定、合作社与贫困户绑定的“双绑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扶贫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

发展扶贫产业,贫困群众总有“种不难、养不难,换不来钱咋办?”的担忧,致使他们对产业发展不上心,配合不积极。对此,企业也有自己的另一本账“。双绑定”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与落实,把农户和企业“织”到了产业链上,使“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光伏扶贫走出“光伏发电+贫困村+贫困户”新模式,全州共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488座,覆盖7个县60个乡镇399个贫困村,平均每个贫困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8201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4000多元。

扶贫产业要有生命力,就要做深做实产业链。大姚县引入云南七彩丝绸有限公司后,在利益联结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与农户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走出了从栽桑、养蚕、产茧、缫丝、织绸,下步迈向制衣的“大姚丝绸之路”。在企业带动下,全县栽桑养蚕农户达11485户,桑园面积8.76万亩,今年预计产值1.38亿元。

精准施策 政策支撑全覆盖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计,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资金、科技等的支持、扶持。

脱贫攻坚以来,我州高位推动,制定出台《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楚雄州产业扶贫成效考核办法》《楚雄州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及《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各县市、乡镇、村(社区)和州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形成对产业扶贫的集成式政策支持。

按照扶贫开发责任、权力、任务、资金“四到县”要求,坚持采取中央和省州县投入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一部分、行业部门涉农资金整合投入一部分、金融部门融资投入一部分、企业帮扶投入一部分、扶贫小额信贷投入一部分“五个一部分”筹资办法,确保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脱贫攻坚总投资的40%,切实解决产业扶贫资金难题。

“收拢五指成一拳”。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如同变“雨点”为“子弹”,有利于产业扶贫资金投向精准,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你有我有大家有、“雨过地皮湿”成效不明显的现象。

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立足部门职责、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产业扶贫工作,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共同推进产业扶贫“开花结果”。

全州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累计选派农业科技人员1.84万人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21.8万人次;科技部门从科技项目实施、科技人才培引、科技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入楚等多维度助力产业扶贫;商务部门抓住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契机,争取1.4亿多元资金,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云南省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文旅部门扎实推进“1245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文化旅游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万多人……

精准保障 组织保障全覆盖

组织是调配资源、整合力量的有效载体。产业扶贫同样须强化组织保障。

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我州层层建立产业扶贫组织保障体系,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产业发展指导员全覆盖的责任体系,积极探索“党建+”,确保产业组织化发展。

建立月通报、月督查和年度考核制度,把各责任单位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产业扶贫工作挂包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挂包县市,促进了产业扶贫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扶贫活动,今年以来,全州销售扶贫产品金额达15.52亿元,带动6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武定县成立构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推动构树产业发展,形成“政府之手+企业之手+合作社之手+群众勤劳之手”的发展模式;楚雄市大过口乡建立“一套班子抓落实、一支队伍送技术、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份订单促生产”工作机制,使“小魔芋”成为脱贫“大产业”等。

产业扶贫推进中,我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成立5个产业扶贫挂牌督战小组,专项督导督查全州产业扶贫工作,督导问效,着力解决产业政策执行不到位、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弱、合作社联结不紧密等问题。同时,坚决全面彻底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以及省州党委巡视巡察考核发现问题,至今年6月30日,涉及产业扶贫4个方面74个具体问题全部销号清零,促进了产业扶贫扎实有效开展。

无论是开局还是攻坚、起步还是决战,我州在产业扶贫中始终坚持精准谋划、精准布局、精准培植、精准施策、精准保障,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各地创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模式,丰富了产业业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一个个扶贫产业释放出了强劲的带动效应,使贫困群众获得了“真金白银”。

产业扶贫,撼动了曾是苍凉的土地,变幻了色彩,创造出贫瘠土地上的一个个脱贫“奇迹”。

深秋,千里彝山,最是橙黄橘绿时,农户们或“点绿成金”烘烤烟叶、或垂挂串串金黄玉米、或爬树抄竿敲落枝头核桃、或提篮采摘诱人石榴、或泥塘挪步采挖莲藕、或将新谷碾新米……山坝秋香,一地丰硕,一张张笑脸、一串串笑声,自然舒展,这是贫困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信心与底气。(符文华)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