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视窗 >> 民族服饰 >> 正文
东山彝族绣娘字定七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3日 06:40:00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原标题:东山彝族绣娘字定七

9月20日,字定七在教周末回家的村里孩子刺绣。彝族刺绣,就在一代代人耳濡目染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中自然传承。

9月21日,字定七在刺绣传承工作室门口绣鞋垫。

每一件绣品,都是字定七一双巧手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8月7日,字定七(右)在家中刺绣,在一旁做饭的丈夫字汝民也是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

字定七的老家,在炊烟袅袅的庙街镇三家村。如今的三家村,许多村民靠外出务工收入建起了小楼房,生活好了,但彝族妇女在闲瑕时刺绣的生活场景仍随处可见。

字定七刺绣作品 

“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缝布鞋”这是在彝族地区流传的一句谚语。刺绣是彝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彝族人把花草、动物和文字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衣物和服饰上,造就了彝族刺绣这门古老的民族手工技艺。

在巍山,就有一位刺绣中的佼佼者——“绣娘”字定七。1969年的春天,字定七出生在地处巍山县一个叫伏龙村的彝族村寨,那里的女子都会刺绣,她的母亲更是刺绣中的好手。小时候,字定七总能看见母亲坐在院子里认真地绣花,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绣针带着丝线穿过紧绷的绸布,丝丝缕缕,曼妙神奇,一件件精美的衣服、腰带就在母亲的手中开出花来。

在母亲的影响下,字定七自幼就开始学习刺绣,一开始只是学习简单的针法,后来自己设计图案,自己搭配色彩。针线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学的时候,手磨起了泡,绣出来的图案总是坑坑洼洼不均匀,直到手指磨出了老茧,绣品才一天天利落平整,看起来有模有样。

在熟练掌握母亲传授的刺绣基础上,字定七开始进行探索和创新,她对彝族刺绣的文化内涵也有了更深的领悟,在彝绣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技艺越发成熟,字定七的刺绣名声也越传越广,她成为远近闻名的“绣娘”。她的刺绣产品,包头、帽子、围腰、衣服、裙子、挎包等等,因其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一针一线蕴含着彝族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大理非遗博物馆展示厅长期展出,还被北京民族学院作为教学样品。

如今,字定七已被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刺绣”传承人。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字定七还在巍山县城开起了巍山彝绣乐舞传习所,给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讲授彝族刺绣的技巧,对外展示巍山彝族文化。闲暇的时候,她喜欢坐在传承工作室临街的草墩上绣花,细细的绣花针在指尖飞舞,一针一线绣着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梦。(陆向荣)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