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视窗 >> 民族村寨 >> 正文
云南元江打炭村:点燃多网合一红色引擎 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6日 11:51:56  来源: 云南网

  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一个让游客慕名前来的傣族寨子——打炭小组。那里古树参天,绿树成荫,村落间傣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美,整个寨子被芒果、荔枝、酸角、菠萝蜜、竹林等热带林果环抱,房前屋后处处有“小景致”“微景观”,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与现代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傣族聚居村。

  近年来,打炭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聚力推动党的建设、民族团结稳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逐步实现“科普打炭、生态打炭、傣风打炭、和谐打炭、富裕打炭”的目标,助推打炭在乡村治理方面提质增效。

  科学合理“布网划格” 奠定“多网合一”治理基石

  该村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打炭村作为城郊自然村落、居住人口数量适中等实际,将打炭村的所有区域划定为一个网格。

  根据“党建网格已划定的,平安建设等网格直接覆盖融入”的要求,打炭村沿用已有的3个小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等工作,做到不留死角盲区,不交叉重叠,实现“多网合一”,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实际“定人明责” 完善“多网合一”治理体系

  以打炭小组党支部为核心,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发挥打炭村的优势资源,从桥头社区“两委”成员中挑选出一名打炭的干部任网格长,既熟悉村内情况,又便于召集村民开展工作;把打炭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一肩挑”人选作为网格员,明确网格长和网格员职责,配合社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相应的工作,落实上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相关工作。

  该村实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的“两化”管理,推动打炭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心在格中聚”的网格治理格局,在原有“123”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多网合一”治理体系,确保乡村治理常态长效。

  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提高“多网合一”治理效能

  打炭村网格建立每月一次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由网格长召集网格员、其他小组干部,针对村内的重大事项、社情民意和社会舆论等进行梳理分类,必要时邀请网格责任单位负责人参加,分析结果及时向桥头社区党总支报告。

  对村内公共卫生区域按3个小网格实行分片包干,督促群众落实“门前四包”,聘请小组保洁员,使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常态。

  引导群众自治,探索开展“周末打炭·值得打探”活动,以居民小组为主体,通过发展农事采摘、休闲垂钓等特色旅游项目,将参观微型科普馆、舂粑粑表演、傣锦织布表演等特色纳入重要活动内容,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元江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