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那桶桥 赵丽槐 摄
初秋午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的天气依旧炎热。
跨过横亘在怒江之上的扎那桶桥,在蓝天白云下,沿着一条水泥小径一直往里走,便来到了扎那桶自然村口。
“请登记身份信息,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虽然天气炎热,但值守在村口的护林员依然坚守岗位,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位入村人员的信息。
杨正祥家的农家乐 赵丽槐 摄
过了值守点,沿路风景便大不相同。小径不再像之前一样暴露在烈日下,而是被两旁的桃树、油桐树和板栗树遮蔽得严严实实,清凉舒爽的微风徐徐吹来,走着走着,视野逐渐开阔,藏在峡谷江心的“世外桃源”——扎那桶村便呈现于眼前。
“扎那”在藏语中意为岩石,“桶”在怒语中是平地的意思。岩石间的平地,是对这里最为贴切的诠释。怒江从扎那桶村脚下奔腾而过,形成一个U型岛。每年春季桃花盛放,农历二月十日村里有过“桃花节”的习俗,故又名“桃花岛”。
2006年以前的扎那桶,只有28户人家,且通行不便,外人进不来、村民出不去,秀美景色被隔绝在大山之中。
阿春家在装修的客房 赵丽槐 摄
但这种状况在2009年彻底结束。那一年,藏族村民杨正祥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随着第一批游客的到来,这里的美景再也“藏不住”了。
“农家乐刚开起来时只有两间房,但是我迎来了上海来的一个旅游团。”杨正祥说。“从那以后我便和上海的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不断扩建,提升接待能力。到今天,我们家已经有了6间接待用房,其中一间是大通铺,一晚可以容纳20人左右。”
“开农家乐这些年,我大概有15万元的利润。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已经预约好的22个旅行团被取消了。但桃花岛的旅游业还是有前景的,只要我勤劳肯干,相信疫情结束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杨正祥坚定地说。
从最初的2间木楞房,到今天的4幢小平房,杨正祥家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此后,村民们纷纷向他“取经”,从如何规划用地,到怎样设计房间,再到如何经营好农家乐,杨正祥无一不倾囊相授。截至目前,桃花岛35户人家中,建起了8家农家乐,其中5家已取得营业执照。
杨正祥介绍以前住的地方 赵丽槐 摄
半年前,怒族村民阿春在杨正祥的帮助下,也在自家开起了“岛上怒农家乐”。
“我家的6间客房正在装修,目前只做着餐饮。”阿春的妻子说。“来这里吃农家蔬菜、看怒江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城里人还是挺喜欢的。”
“村民们互相帮助,把我们这儿的旅游业发展了起来。如今,村民们保护生态的意识越来越强,岛上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以前看不到的黑熊、狗熊、獐子、小熊猫,还会跑到村子里觅食呢!”扎那桶党支部书记丁亚军说。
现在,生活幸福的杨正祥又打起了西瓜的主意。
阿春家的农家乐 赵丽槐 摄
“今年,我在家里的五分地上种了些西瓜,又沙又甜,你们快尝尝!”记者和他聊天时,他拿出了自家种的西瓜邀请我们品尝。“我们自己吃一些,剩下的还卖了3000多元。我算了一下,要是收成好的话,一亩瓜地的收入至少都能到8000元。”
据丁亚军介绍,扎那桶昼夜温差大、沙土肥沃,非常适合种植西瓜。“光发展旅游还不够,还要发展产业,保障村民们有稳定的收入。我们动员村民种植西瓜,现在全村100多亩耕地中已经种植了20多亩西瓜,预计每亩收入1万元左右。”
如今,民族文化、特色美食、秀美风景、产业兴旺成为了扎那桶的标签。怒族和藏族人民在这里互帮互助、团结奋斗,过上了幸福新生活,让这座藏在怒江大峡谷里的桃花岛,在丙中洛这个“人神共居”的仙境里,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槐 胡梅君 吴沛钊
怒江传媒中心 段旭华 刘彪
贡山县融媒体中心 王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