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民族教育 >> 正文
【民族团结进步看德宏】盈江县第一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8:02:00  来源: 云南网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随着朝阳缓缓升起,盈江县第一小学内传出朗朗书声。校园内,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的标志性物品和生活剪影随处可见,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渗透于每个学生心中。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48年,目前共有55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138人,教职工中少数民族教师5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6.5%。学生共2934人,少数民族学生1405人,占学生总数的50.48%。

  学校秉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灵深处。

  走进校内的民族文化展示馆,记者看到这里收集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三种世居少数民族的服饰、生产生活、文字、书籍等展品。“通过了解这些展品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从课堂的基础认知中,逐渐走向了更有内涵的生活感观里,用生动、形象的实物,在学生心中营造‘爱祖国、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龚园美老师介绍。

  团结铸就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群众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教学工作中,该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班会、队会、晨会时间,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如一至四年级学生以该校自行编写的《本土民族文化》为教材,让学生们了解各民族的日常用语、风情习俗、饮食服饰文化等少数民族知识;五、六年级学生则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解我国国情,在孩子们心中塑造起民族统一的国家意识和精神。

  各班级还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评比活动等载体,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心灵深处。

  走进课堂,一节讲述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思政课,正在学生们饱含深情的发言中缓缓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民族群众的团结努力,逐步在学生们内心深处根植民族团结的仪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一直以来,该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还要传授美德,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校园内,宣传围墙上喷画了少数民族活动墙画;教学大楼第二至四层的楼道,分别悬挂、喷画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的标志性物品和生活剪影。原来,这是该校为进一步打造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在主教学区建设的民族文化长廊。长廊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掌握少数民族文化,增加对民族团结的了解。

  “学校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可以说,盈江一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盈江县第一小学校长王羿入表示。

  随着《民族文化韵律操》乐曲响起,全校学子们在载歌载舞中,欢快地跳起了操。在欢声笑语中,他们正茁壮成长,为盈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云报全媒体记者 夏方海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赵丽槐 马楠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