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大理】种好一棵树,带富一个村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7:56:38  来源: 云南网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天池村万亩梨园,一个个饱满诱人的麦地湾梨,“变色”出一个丰收的好风景。

  种好一棵树,带富一个村 供图

  如今的麦地湾梨,是云龙县的五大地理商标之一,而这个商标,与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农民有着必然联系。

  1988年,天池村村民杨利民在家人支持下,全家人从天池村搬迁上山,在海拔1800-2200米的鸡尾山上率先种下70多亩麦地湾梨,成为了云龙县种植麦地湾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种好一棵树,带富一个村 供图

  从70多亩的小规模种植,发展到如今的1300多亩,总资产达到3739万元,集种植、加工、经营、销售为主颇具规模的企业,当地麦地湾梨种植不断发展壮大,营业收入达到2120万元,杨利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种植麦地湾梨取得成功后,杨利民热心动员乡亲们共同致富,带动全县11个乡镇6000多农户发展麦地湾梨种植,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年收入10-30万元的种植大户逐年增多,每年解决12000人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如今,当地大部分果农已经通过麦地湾梨种植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们种植麦地湾梨100亩,今年收成将近200吨,公司以市场价收购6元/市斤,总收入超过60万。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是天池林果场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真正受益的是我们梨农。”天池村种植大户张志标说。

  麦地湾梨种植不断趋向成熟,爱“折腾”的杨利民又瞄准了第三产业,开启了农旅融合新探索。在他的努力下,“两个梨花丰收节”、麦地湾梨庄园又应运而生。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化的模式发展农业,例如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进一步做精做好产品,用直播带货、新媒体等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优化管理方式做大做强企业。”林场负责人杨江波说。

  云南网记者 博达 杨子双 通讯员 茶凤仙 金红艳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