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大理】宾川县鸡足山镇:移民“移”出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8:00:58  来源: 云南网

鸡足山镇新川村的新风貌

  一排排黑红相间的路灯从村口蜿蜒到村尾,一栋栋绘满彝族彩画的房屋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边,一大块写着“鸡足彝乡·新川村”的石碑矗立在村口,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镇新川村的新风貌。

  据村党总支书记茶学剑介绍,新川村是2009年为了支持小湾电站建设成立的移民新村,677户2768名群众从南涧县、巍山县搬到了鸡足山镇。

  自搬迁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在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经过12年的努力,该村的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搬迁之前,当地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基本只种植玉米、水稻,对鸡足山镇特色水果的种植技术一无所知。搬迁之后,经过不断的学习,全村群众生产技术迅速提升,慢慢变成了水果种植的“行家里手”。

鸡足山镇新川村的新风貌

  “搬过来以后,政府给我们搞了很多培训,组织我们到旁边的村子学别人种葡萄,大家也都愿意教我们。现在我们种的葡萄质量很好,又大又甜。”提起当地的政府和群众,村民查海锋竖起了大拇指。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村民的辛勤劳作下,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仅为1112万元,到了202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52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我家一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块,连我读书的学费都交不起,现在我种了10多亩葡萄,今年卖了二十多万,等我驾照学出来了就去买辆车。”指着自家新盖的楼房,村民字剑良高兴地说。

  除了产业发展,当地政府聚焦思想培育、乡风培树、文化培养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实现了村民从“不想来”到“不想走”的转变。如今的新川村,村容村貌统一、村内环境干净整洁,村民之间和睦相处,村风民风淳朴,成为了当地旅游沿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云南网记者 博达 杨子双 通讯员 郑晓龙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