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创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示范创建 >> 正文
【兴边圆梦 和谐孟连】孟连景信乡心手相连共唱民族团结之歌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9日 18:18:34  来源: 云南网

  “宾弄赛嗨”系孟连傣语谐音,“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宾弄赛嗨”特指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交“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他们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基于日常的家庭生产生活需要,自发结交,其关系往往代际相承,是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间普遍沿袭的各民族间互帮互助的一种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孟连县景信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个主题,积极探索一套政府民族工作与民间机制有机融合的工作方法,实行“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宾弄赛嗨”模式,引导鼓励群众开展“手把手”传技术、“亲串亲”促经济、“心连心”融感情、“情系情”共发展等活动,助推民间“宾弄赛嗨”户的交往传承,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宾弄赛嗨’+合作社”边疆民族地区抓党建促团结的路子。2019年孟连县景信乡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生产生活“手把手”

  自古以来,景信乡自然形成的村落大多都是傣族同胞聚居在坝区、拉祜族同胞聚居在半山区、佤族同胞聚居在高山区,因坝区、山区的地理位置及纵向生态环境的差异,逐渐呈现出了傣拉佤不同的农忙时节。

  曾经,当山区拉祜族、佤族同胞播种玉米、地谷及收割的农忙时节,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傣族同胞便纷纷来到山区寨子主动帮助他们,同时每逢坝区插秧、收割稻谷的农忙时节,山上的拉祜族、佤族也会来到帮助过自己的傣族同胞家里帮忙插秧、收割,并在生产劳作中相互交流农业生产经验、相互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切实在“宾弄”“赛嗨”们劳动互助中共同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农业发展。

  村民波岩罕恩一家和地处山区的娜允镇南抗村大干河组、撒拉科大寨和撒拉科小寨的扎乐、李扎拉等6家拉祜族群众结成“宾弄赛嗨”关系。波岩罕恩说:“在过去,我家条件差,劳力较少,经常会请他们来帮忙,时间长了就结成了‘赛嗨’关系,过泼水节、葫芦节的时候,我们会相互送生产生活用品,一起过节。”就这样,傣族同胞依照风俗习惯亲切地称呼帮助自己的拉佤同胞为“赛嗨”,而拉佤同胞也称呼傣族同胞为“宾弄”,渐渐结对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团结和谐关系“宾弄赛嗨”,并普遍沿袭至今、代代相传。目前,景信乡傣族同胞的“赛嗨”关系几乎覆盖了周边所有村寨,甚至绵延至邻县(澜沧县)的多个村寨。

  在景信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随处可见这种各民族间朴素的生产互帮现象。各族群众对共同摆脱贫困、共同勤劳致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更加坚定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

  经济发展“亲串亲”

  近年来,“宾弄赛嗨”团结和谐关系进一步加深,形成了“宾弄赛嗨”团结和谐机制。景信乡充分利用“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模式,发挥傣家少数民族相对超前的思想观念,引领全乡其他民族改变并提升思想观念,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将各族经济发展因素缔结在一起从以政府被动推动产业开发,转向由政府牵头搭台、“宾弄赛嗨”互通经济,全面促进了各族同胞低效益产业的替换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景信乡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目标,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方式,坚持以项目扶持为依托、以农户自愿参与为原则,引导“宾弄赛嗨”通过相互交流农业生产经验、相互传授先进种植技术、相互推荐新兴优势产业等方式,拓宽“宾弄赛嗨”的“造血渠道”,增强“宾弄赛嗨”的“造血功能”,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文化交流“心连心”

  景信乡在实现经济互通功能的同时,“宾弄赛嗨”式关系进一步在交往中促成族际社会、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在语言上,彼此互学互通,不少中老年人甚至精通2—3种其他民族语言。年轻人以汉语作为中介语的情况则更为普遍。在日常的生活习俗上,促成了相互的了解、尊重、欣赏和包容,并相互学习,促进彼此思想观念的转变,生产生活技能的提高。景信乡将“宾弄赛嗨”寓于其中,共商确定六条《回俄村村规民约》,并编排成民族歌舞,村组文艺队和村民群众广为传唱,倡导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基层治理。如今,村规民约引领自治、德治、法治村基层治理模式已现雏形,村民争树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此外,景信乡组织群众开展一次“心连心”互助活动,引导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开展农业生产互帮,生活互助,民族传统节日、农闲季节时开展各族同胞赶摆联谊活动,有效增进了全乡各族同胞文化的交流、文化的理解、文化的共融,巩固深化了各族同胞之间深厚的兄弟情义,切实促进了全乡各族同胞之间的高度团结。

    和谐共处“情系情”

  景信乡回俄村党总支坚持推行“党组织+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党组织领导、村规民约规导、群众广泛参与的生活互助机制,聚力发挥“宾弄赛嗨”懂感党恩、团结互助、勤劳致富等作用,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随着“宾弄赛嗨”团结和谐关系的日渐紧密,景信乡不同民族在生态环境与生计模式上的差异,促成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山区—坝区物资互补、生活互助、相互依存的基本模式,即“山上缺粮、缺物找坝子,坝区缺草料、烧柴找山上。”

  虽然景信乡的傣族历来种植双季稻,粮食充裕,但有时也会因各种原因缺粮。所以每逢节庆,他们一定要带上米、酒、肉和芫荽、葱等佐料去山里“串亲戚”。同样,山里的拉祜族、佤族“赛嗨”们也会带着鸡、野果、野菜、蜂蜜和猎物等来串亲。“彼此离不开了,就成亲戚了。”许多老人说起最艰苦时期的族际互帮情景还会流泪。现在,各民族生活水平较20世纪大大提高,生活上的互相帮助不再仅限于粮食,而是共同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与进步。经多年“宾弄赛嗨”族际间团结和谐机制的定点试行、总结提升、引导助推等措施的施行,景信乡逐渐完善了“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情感联系,社会受益”的模式,构建出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体民族之间生产互助、生活互帮、经济互通、文化共融的和谐共处局面,呈现出各族同胞间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的新气象,使全乡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关系得到飞跃发展。

  孟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