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理论交流】进一步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4日 11:23:12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阐释好、宣传好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推动理论宣传的方式创新和手段革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推进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12月21日起,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理论交流”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正确把握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的云南成效。

  作者

  罗强强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在认识层面必须正确理解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在实践层面,要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共同性。

  共同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共同性是事物内在本质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差异性则表现为多样性、特殊性、个性,共同性寓于差异性之中,又统摄着差异性,差异性只有在共同性场域中才能存在,二者互为前提且有机统一。

  增进共同性,就是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尊重差异性,要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尊重各民族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提升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并非相互矛盾。

  我国疆域辽阔、生态多样、民族众多,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经济类型,相应地表现为民族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文化观念差异等等,但政治统一为各民族在经济上互补互助、文化上交往交流提供了条件,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彼此支持、互助互补中增强了内在联系,形成了北方与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思想流派,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借鉴,彼此交织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要防止认识上的误区,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际,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让区域内各族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刻领会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内涵,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