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阐释好、宣传好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推动理论宣传的方式创新和手段革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推进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2023年12月21日起,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理论交流”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正确把握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的云南成效。
作者
史强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关系”,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共同性提供了共同的价值与目标,差异性丰富了共同体的内容与形式。各民族的差异性并非不可逾越,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需要增进培养。当前,各民族共同因素不断增多,共识不断加强,但差异性也将长期存在。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增进共同性的导向做好各项工作。缩小发展差距是增进共同性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让各族群众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对“多元一体”的正确理解,有着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即要处理好“一”和“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能将共同体视为各民族的简单叠加,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包含的力量,远比各民族相加之和多得多。各民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本民族利益归属统合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内在支撑,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不可割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推陈出新,延续民族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体现了“一”和“多”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
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思想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信心、自豪感。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增进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思想行动自觉,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