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族节庆引爆彰文兴旅“热效应”——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德宏实践
不同于北方的大雪纷飞,3月的德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前不久,在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文化园,芒市2024年目瑙纵歌节如期举行。伴随着激昂的音乐,长刀铮铮、银泡闪闪、彩扇翩翩……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6个世居民族身着盛装喜迎八方来客,与国内外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盛事。
千百年来,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各族儿女融荣共居德宏,春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成为德宏各族群众不分彼此、共同欢庆的节日,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美食大家共享,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生动呈现。
近年来,德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利用民族节庆活动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创建载体生动鲜活、游客参与度高、媒体关注度广、社会影响力大等优势,以节造势聚人气,各族群众在不分彼此、沉浸式共享共庆“我们的节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各民族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更加稳健,引爆了德宏彰文兴旅的一个个“热效应”。
如今,一个个热辣滚烫的民族节庆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德宏州传承民族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盛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金字招牌影响日益广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断被丰富。
目瑙纵歌万人狂欢、美食体验、非遗技艺展演、音乐会系列活动……新春伊始,行走在热情的德宏大地上,沉浸式体验着这里的绿水青山和中华传统节庆的绚烂多彩,倾听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德宏故事。
“热效应”之一:
以节造势聚人气 搭建起最广泛交流平台
随着文旅产业的复苏,如何在全国激烈的文旅“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德宏以节造势聚集人气,用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舞蹈以及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各族游客心中“种草”,解码了以节聚人的“流量密码”。
2月底举行的芒市2024目瑙纵歌节期间,68岁的景颇族居民排大爹约着两个老伙伴身着盛装、腰挎佩刀,随着音乐摇摆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昆明飞花模特队的施蕊身着马面裙,在舞蹈的队伍中一边手舞红扇一边说:“作为云南人,我参加过泼水节、火把节、阔时节等多种节庆活动,民族服饰、民族风情、民族美食都是令我心动的点,怕今天人多堵车进不来,我早晨5点就来到了这里。”
76岁的张晓奇来自四川,来德宏旅居过冬,刚跳完一场的她坐在一边休息。她笑着说:“我现在也算是半个德宏人了,平时跳广场舞的时候也会跟着大家一起跳,今天来感受一下最正宗的目瑙纵歌!”
外国游客奥利(音译)随着人流一起摇摆,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她来这里的2周里,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秀美的山水、绚丽的民族文化以及令人震撼的万人起舞给了她很大的惊喜,以后有机会她要带家人一起来。
伴随着奔涌而来的巨大音浪,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伴随着经过改编的、与景颇族目瑙纵歌鼓点完美结合的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歌曲共跳一支舞、共享一台盛会。
不仅仅是目瑙纵歌节,民族节庆搭建起最广泛的交流平台,在德宏的各种重大节庆活动中均有体现。
去年,德宏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组织开展了由6辆彩车、28个方队、1800多名各族群众、各行业代表参加巡演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全媒体播放量达200万+,成为州庆活动中覆盖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活动,搭建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广泛的平台。
多年来,傣族出洼干朵节期间,芒市会邀请当地各民族学会代表、傣族村寨群众参与,傣族群众自发捐赠“千包饭”给参与活动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当地各族群众一同体验傣族传统民俗活动,出洼干朵节已经成为展示芒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美好画面的平台。如今,出洼干朵节已纳入民族团结月活动,成为芒市民族团结月的活动品牌之一。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节假期,德宏州接待游客171.94万人次,同比增长17.43%,旅游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44.35%,来德宏的游客数量甚至超过了德宏全州的人口,德宏以节聚人成效可窥一斑。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民族节庆活动作为民族团结的助推器和黏合剂,在活动中融入文化体验、学术交流、文化展演、文艺汇演等丰富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民族节庆活动的形式,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德宏州民族宗教局副局长赵明智表示。
如今,各族游客因民族节庆吸引打破地域、空间壁垒来到德宏,各族游客“触景”生情、“共景”同心,一个多彩德宏、包容德宏、开放德宏、团结德宏、奋进德宏的形象呈现在各族游客眼前,旅游在润物细无声中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情感纽带,描绘着一幅幅云南各族儿女一家亲的生动故事。
“热效应”之二:
以感铸魂聚人心 建设全场域宣教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在芒市2024目瑙纵歌节现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固定的宣传标语以及各地代表队手中举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流动标语,让目瑙纵歌节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教场所。“芒市2024目瑙纵歌节”已经从景颇族群众的民族节日变成了各族群众共同欢庆的节日。
“我们依托各个重大节庆活动,线上采取新闻发布、推介民族文化、现场实况直播等形式加强互联网互动传播宣传,线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融入开幕式司仪主持、领导主持、领导致辞,融入民族节庆活动现场开幕式、横挂布标、舞台布置、文艺展示、宣传用品、音乐制作等方面,线上线下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芒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排木崩表示,除了节庆活动现场,芒市还充分利用灯杆、户外显示屏、公交站台、永久性立柱广告和临时广告牌等载体,将国旗、长城、灯笼、中国结、华表、傣族剪纸等中华文化符号融入广告设计中,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全市全覆盖,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美丽的陇川县享有“中国目瑙纵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美誉。陇川在民族节庆期间,将诸如天安门、团扇、折扇、旗袍、马面裙等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民族节庆展演环节,让各族群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在祖国西南边疆落地生根,展现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取向。
身处国门的瑞丽市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宴、民族团结进步晚会等节庆活动中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在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布标、发放宣传资料、晚会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民族节庆活动,让节庆活动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宣教现场。
同样,在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德宏州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德宏各项工作的主线,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贯穿州庆活动始终。活动的举办使全州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各类民族节庆活动全过程各领域,积极营造‘各民族节庆是我们的共同节日’的浓厚氛围。”赵明智表示,积极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办好傣族德昂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傈僳族阔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日节庆,进一步释放德宏州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有效地吸引各族群众参与,为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融合,加强中缅胞波情谊,持续举办中缅跨国迎新晚会、中缅胞波狂欢节等交流活动,讲好中国及云南、德宏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开展“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节庆主题宣传活动,奏响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宣传强音,不断延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空,让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大增量。
“热效应”之三:
以文化人续文脉 系紧精神共鸣最牢纽带
在历史长河中,德宏各民族传统文化孕育出了富有特色的民族节庆。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阔时节等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是代表着一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体现着德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德宏州立足多民族的州情,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纽带愈发紧实。
作为州首府,芒市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节庆活动中,始终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2023年泼水节的文化巡演中,芒市6个世居民族的群众身着民族盛装一起展示汉族掇花秀、傣族剪纸、傣族土陶、傣剧、景颇族目瑙纵歌、德昂族酸茶、傈僳族三弦舞、阿昌族蹬窝罗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各民族共享灿烂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来到芒市的游客切身感受到我们祖国绚烂的优秀文化。
2024芒市目瑙纵歌节上,德宏州户撒刀刀鞘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尹保员受邀参展,他表示,“来到这里,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户撒刀,将户撒刀刀鞘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是我光荣的使命。”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岩所也受邀参展,耐心地跟来自各地的游客介绍酸茶,请他们品尝酸茶。他说:“非常感谢德宏州党委和政府为德昂族酸茶的推广搭建的平台,我作为传承人更要用心维护,让德昂族酸茶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绿叶宴、水酒、织锦、葫芦丝、剪纸等一项项非遗传承项目进了展会,它们以物寓意、以图叙事、以味传情,吟唱着流淌在德宏骨子里的文化美学,赓续着多彩的中华文脉。
陇川加大对于阔时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宣传力度,拓展参与面,在活动期间增设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展演环节,积极推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瑞丽市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成功举办中缅边交会、胞波节、中缅瑞丽—木姐跨国马拉松、“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举办傣族德昂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让更多群众在活动中切实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绚烂多彩,搭建起促进中缅友谊、促进交往交流的大舞台。
以文化人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德宏州结合实际,积极将民族节庆、民间民俗活动打造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平台,组织开展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民族联谊活动,让旅游成为游客亲身感受兼容并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之旅。
节庆活动将各族游客吸引过来,为了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有更丰富的体验,德宏还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当地各民族文化为元素,以德宏人文资源为题材,创作推出《刀安仁》《孔雀飞起的地方》《打开世界的门》等一批歌舞剧(节)目,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推广和提升了德宏民族文化品牌,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截至目前,德宏持续开展了41个民族团结月活动,来自全国的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领悟中华文化,赓续文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力维护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书写质朴淳厚、多彩多姿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德宏新篇章,德宏一直在努力。
“热效应”之四:
彰文兴旅蓄动能 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德宏以风光旖旎、文化多彩而著称,被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助推全州文旅融合发展“流量”满满,“热力”十足。
“我们围绕省委‘3815’战略部署和州委‘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聚力‘彰文兴旅’,深入实施‘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模式,有力推动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全链条深度融合,持续在‘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狠抓文旅融合发展振兴、拓展文旅融合发展平台’上下功夫,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赵明智表示。
“目瑙纵歌节以来,每天都会有七八桌。” 德宏州芒市芒晃村依山傍水,在距离城区1.5公里处的孔雀湖畔,与芒市热门的旅游地勐焕大金塔、勐焕银塔遥相呼应,是芒市“七星傣寨”之一。
近年来,芒晃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党组织+商家+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芒晃村特色餐饮、民宿,带领村民参与芒晃美食特色项目,每年仅土地租金收益就达30万元以上。
自2006年梁河葫芦丝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葫芦丝逐渐发展成为梁河县的一张亮丽名片。现如今,梁河县不断培育壮大葫芦丝产业,基本形成了原材料种植、加工、销售、培训等产业链条。梁河还通过创办葫芦丝传承馆、实训基地,开展葫芦丝进课堂活动,开办葫芦丝假期传承班,举行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等,擦亮了葫芦丝文化品牌,带动了梁河县的经济发展。
这些都是德宏州狠抓文旅融合发展振兴,积极培育新主体,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演艺、特色节庆展会等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成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德宏州还不断丰富传统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了出冬瓜村、回贤村、介桃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村,成立了4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建成乡村客栈40余家、农家乐300余家。通过组织景区周边群众开展节庆展演、民族歌舞、非遗传承展示等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举办独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打造精品乡村民宿,增加群众收入,有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023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20.46万人次,同比增长48.49%;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3.26亿元,同比增长85.94%。
锚定全域全时段常态化高质量旅游服务保障目标,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破解住宿、交通等方面短板和问题,加快化解供需矛盾,不断增强旅游产品新供给,切实维护好德宏旅游形象;
把握旅游发展新机遇,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打好生态绿色、美食德宏、边境旅游“三张牌”;
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持续抓好抓细抓实节假日旅游各项工作;
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业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旅游项目策划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推动全州旅游品质提质升级;
……
九万里风鹏正举。德宏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依托民族节庆引爆以文彰旅“热效应”的德宏故事还在不断书写……(策划统筹 陶红 记者 马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