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融合中绘就最美的“诗和远方”——玉龙县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边界不断延伸
2023年以来,随着全国文旅产业的强劲复苏,许多人按捺不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若问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丽江一定是答案之一。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作为丽江旅游的“核心区”,因玉龙雪山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唯一兼具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遗产的民族自治县。有中国首批5A级景区、国家冰川地质公园玉龙雪山;有世界最深峡谷虎跳峡;有国家地质公园、“北半球珍稀濒危物种避难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有“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的万里长江第一湾;有“环球第一树”万朵山茶;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水利风景区拉市海等。先后荣获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云南省旅游强县、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等荣誉。
近年来,玉龙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有力抓手,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紧抓丽江被列入“十四五”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的机遇,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锚定打造全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采取推进文旅融合、联动全业发展、丰富产品供给等举措,不断擦亮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融美山水城 同心腾玉龙”的玉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
九万里风鹏正举,玉龙县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脉搏强劲而澎湃,各族人民在只争朝夕的岁月奔腾中书写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坚持“融”的导向
——续文脉促交融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认同
若要问起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到玉龙,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在这里寻找和分享一种属于自己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答案或许是雄伟壮丽的玉龙雪山、阳光柔软的白沙古镇、时光隽永的茶马古道,或许是深厚的纳西族文化、古老的东巴文字、“天籁之音”纳西古乐,再或许是包容世界的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游客在这里旅游、经商甚至定居……作为地处滇、川、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区,自古以来,玉龙就以宽厚包容的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融合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白沙壁画’是明代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它的绘制从明初到清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这种将不同教派内容绘制在一起的宗教壁画十分罕见。”听着讲解员和盛研的讲解,来自上海的李阿姨感言:“玉龙多元深厚的民族文化令人着迷,这是在上海看不到的景象。”
走进玉龙县白沙古镇,古韵悠然。纵横交错的街巷连接着无数幽静的院落。街巷深长曲折,却又四通八达,如棋盘似迷宫,藏匿着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技艺,待游人来挖掘这些“宝藏”。
白沙古镇的“宝藏”之一便是纳西族刺绣。坐落在古镇内的白沙锦绣艺术院,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停步观看刺绣师傅们展示精巧的刺绣技艺。“白沙锦绣艺术院自2017年开始做非遗文化体验,到2019年末共接待体验者2万余人次,2023年体验人次突破3万。”白沙锦绣艺术院院长陈智说。
为何要做非遗体验呢?陈智表示,对于我们服务游客来说,这是旅游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走马观花”式传统的旅游模式已满足不了游客深度游的需求。对于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来说,要全面了解、感知、传播文化,体验是最有效、最好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白沙锦绣艺术院不仅与丽江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幼儿园、古城区福慧学校等10余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开展非遗体验合作,还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30多所高校以及70多家研学机构和旅游公司开展非遗体验合作。
“叮叮当、叮叮当……”在白沙锦绣艺术院不远的地方,便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传统制铜工艺传承人、“积善铜艺”第六代传人和善均的纳西铜器店。
“我们至今坚持手工打造,而且游客们对纳西族传统器型的产品非常感兴趣。”和善均说。
以旅彰文、以文塑旅,玉龙的旅游发展史,就是文旅融合史。在白沙古镇,游客可以学写东巴象形文字、体验纳西族手工刺绣、传统制铜手艺、东巴造纸;在白沙镇玉湖村,村内以一个院落一个主题,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传统手工艺等,打造纳西风情民宿院落,为游客提供纳西家访特色服务。在玉龙雪山景区,游客们可以体验纳西族传统婚礼,品尝纳西族传统美食。
近年来,玉龙县依托非遗文化的优势,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在常规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推广的基础上,推出4条“非遗之旅”线路。打造了《丽江千古情》旅游演艺精品、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精品旅游线路。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项目,如以玉龙县西部8乡镇为主的《金沙文艺汇演》、以玉龙县中部4乡镇为主的纳西族《当美空普》,以玉龙县东部4乡镇为主的《大山奉音》等。2023年,累计开展10项系列文艺演出和主题活动,组织完成3场大型非遗文化演出活动,36场群众文艺活动。同时,玉龙县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17名,认定公布非遗项目57个、非遗工坊27家。
“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以旅为媒、以旅彰文,玉龙县推进‘枝繁干壮’工程,将旅游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各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切实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绚烂多彩;同时,积极创造、搭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旅游环境,使各族群众在共娱共乐中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将玉龙建设成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标杆和典范。”玉龙县民族宗教局局长和振华说。
强化“联”的机制
——破壁垒聚合力 激发文旅融合强劲动能
旅游业的发展激活了地缘、业缘、趣缘等社会关系,通过旅游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价值共振共创共生,推动各民族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全方位互嵌。
千人打跳迎“嘎米”。3月17日,丽江纳西族迎来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在玉龙县行政中心玉龙广场、丽江街沿线,人头攒动、欢歌共舞,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朋友与纳西族同胞共庆盛会,欢度佳节。
来自东北的75岁的战阿姨几天前来丽江旅游,听说当地有“三多节”活动,就特意赶来感受一下节日气氛。“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都跟我们东北截然不同,人也都很和气。现在生活好了,社会也好了,旅游成了常态。我从东北出发在重庆转机6个多小时就到了!我要趁着还能走动,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更多的民族风情!”
交通大发展架起了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旅游活动能够实现的先决条件。
从古代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到近年来,丽香铁路、大具金沙江大桥、宝山三级路、巨塔路塔城至维西段建成通车,玉维高速、金沙江航运基础设施等项目有序推进,玉龙县包括高速公路、民用机场、高铁在内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来自天南海北的各族游客沿着高效便捷的交通网来到玉龙,交通运输与旅游相辅相融、协同发展,呈现新景象。
同时,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对社会治理、服务能力、营商环境等要素进行持续“升维”,不断强化旅游发展的“磁场”。为此,玉龙县积极打破壁垒限制,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合理分布和市场联动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空间格局。
在闻名遐迩的玉龙雪山景区,玉龙县紧紧抓住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丽江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机遇,整合玉龙雪山核心景区、白沙片区、大具片区,整体化打造,构建“南北共建、一片多区、路景一体”的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玉龙雪山从“旅游景区、目的地式”向“旅游园区、集散地式”转变,全力将玉龙雪山景区建设成为丽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导示范区和国内外雪山文化旅游知名IP及生态旅游示范区。
“甲子村位于玉龙雪山景区腹地,为了玉龙雪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玉龙雪山景区投资公司组建样样红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全面接管原村民经营区域及项目。2016年,甲子村通过组建村集体经济成立甲子村甘子甘坂婚纱摄影服务有限公司,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婚纱摄影服务。”甲子村村委会主任杨成功介绍,今年60多岁的他见证了甲子村的蜕变。
如今,甲子村通过资源整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公司+农户+旅游”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景区管理科学统一、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旅游业反哺农业的“保景与富民”兼顾的美丽愿景。
“我们为新人提供场地、交通、线路等专业服务,玉龙婚纱摄影的口碑越来越好,前来拍照的新人也越来越多,2024年预计全年可服务3万余对新人,营收超2000万元。”丽江甘子甘坂婚纱摄影服务公司总经理田建忠说。
发展在交流互鉴中凝聚合力。近年来,玉龙县致力于推动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不断加快旅游产品、业态的创新。
与上海滋一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与丽江馨贝诚民宿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加快文旅项目建设;
依托沪滇协作资源,创新开展“上海文旅人才玉龙行”活动,借智上海人才为玉龙文旅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聚力打造文旅人才集聚新高地;
推动白沙壁画博物馆与山西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崛围山博物馆达成合作,引进了“匠心晋韵 巧夺天工——多福寺明代壁画精品展”,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
“随着目前各族游客消费趋势的转变和全域旅游全面发展的现实,促使玉龙旅游行业走上多业态发展的转型之路。为此,玉龙县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推动计划落地落实。不断培育新主体、开发旅游新业态,推动玉龙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出新的优势。”和振华说。
紧抓“增”的目标
——稳就业促增收 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旅游带来了“流量”,但是如何从“流量”变“留量”,实现流量变现?玉龙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态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被誉为“玉龙山下第一村”,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传统建筑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过去,由于可耕作面积有限、种植业发展困难、农业发展水平低等原因,村民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当地人都说“有女不嫁玉湖村”。
“走出去都是办法!原来摸不着路,现在路很多。”玉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说,玉湖村成立玉湖旅游合作社,引领村民公平、公正、公开、有序地参与乡村旅游服务。同时,通过将村集体闲置资产、集体土地等资源入股好好生活(丽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特色民居建筑群、洛克故居、白沙细乐、东巴文化等文化旅游景点,与民宿、餐饮、购物相结合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保底+分红”比例分成,公司每年给予村集体300万元保底资金,并逐年递增。2023年1月到8月,玉湖村共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20万元。
玉湖村的华丽蜕变在玉龙并非个例。在玉龙县拉市镇均良村的花花色玫瑰庄园,各族游客赏花、品茶、骑马、观光……园区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派热闹景象。
均良村毗邻拉市海,曾经生计方式仅依靠传统农业,村民收入低,村集体经济薄弱。为改变困境,2012年,均良村引进花花色玫瑰庄园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委托、集体经营”的方式流转土地,由公司统一种植食用玫瑰和观赏玫瑰近千亩,让昔日泥地变成了网红花海。同时,依托拉市海自然和文化资源,均良村成立魅力均良旅游服务公司,建成集骑马观光、玫瑰观赏、婚纱摄影、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型乡村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公司与花花色玫瑰庄园合作,整合村内人力资源,先后组建文艺表演队、景区管护队等;挑选党员骨干担任马锅头、船长、表演队长,并对村民进行专业技能和旅游服务知识培训,与公司形成合理的劳务派遣关系。”均良下村党支部书记木金江介绍,目前,全村120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实现就业258人,农户拥有地租、务工工资、集体经济分红等多份收入,年人均收入约3万元,户均收益约10万元。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均良村将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民生福祉,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环湖截污、环湖公路等“六个一”工程、“三废”拆除、供水管网铺设及农村道路提升改造等民生工程陆续完成,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此外,村里还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爱心超市”,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据统计,2023年1-9月,玉龙县接待旅游者1233.04万人次,同比增长102.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02亿元,同比增长87.11%。游客、创业者、企业家带着期待、资金、项目纷纷落地,玉龙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以旅留人”的成果日益凸显,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拥抱“新”的方式
——新技术新业态 搭建起可持续交流平台
“常为新”是玉龙旅游不断发展的强大基因。玉龙县坚持创新方式载体,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媒体,不断推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且可持续的载体平台。
丽江千古情景区是一个集演艺、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作为丽江旅游演艺精品节目每天都会在剧场上演,演出扎根于丽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原生态艺术的结合,在演出中浓缩展示了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田。2024年春节黄金周,丽江千古情景区接待游客28.38万人次,《丽江千古情》合计演出59场,连续多天单日上演10场。
白沙古镇是木氏土司政权的起源地,白沙是纳西族的古都,经过多年的对纳西族文化的挖掘和发展,结合正月十五棒棒会、正月十八当美空普、二月八三多节、火把节、鬼节等民俗节日,搭建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大舞台;培育了白沙锦绣艺术院、丽江木氏刺绣学校、纳西民族东巴扎染等经营主体,通过重点扶持精品客栈民宿群和油菜花观光生态走廊,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旅游、人文体验旅游等,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拉市海湿地公园,以“民族团结进步、创业创新共富”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曾在这里举办,国际湿地·拉市海湿地公园中秋节之夜暨云绣霓裳国际民族服饰秀也在这里上演,各族群众在文化共享、文化交融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进共同性,增进认同感,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多年来,我们将旅游产品进行升级迭代,打造出了新的旅游模式。”和振华说,一个个丰富起来的新业态、打造的旅游新产品、打造的新线路契合了各族游客对旅游的新期待,众多创新性、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玉龙县以旅游促“三交”、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具象化、立体化、动态化,从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地刻入心灵、融入血液、注入灵魂。
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近年来,玉龙县各族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看山看水看锦绣玉龙,相知相交结深情厚谊。在你来我往的流动中,在彼此欣赏的互动中,各族群众越走越亲近。在全域旅游的助力下,玉龙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融美山水城 同心腾玉龙”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还在不断书写……(策划统筹 陶红 记者 陈慧君 撰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玉龙县民族宗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