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推进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14:10:25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原标题:推进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作者:张志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云南有4060公里边境线,肩负着为国守边、筑牢西南安全稳定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云南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守边固边工程,高质量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积极推动25个边境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富边的样板、睦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小康村”升级“幸福村”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是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引擎。

  2021年7月,云南省印发《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建设范围为25个边境县(市)的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覆盖3824个自然村;建设时限为2021—2025年,2021—2023年初步建成,2024—2025年巩固提升。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把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沿边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廊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村,边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到2035年,沿边地区基本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为推动规划落实落地,云南省制定印发了《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分解》,明确省级35个成员单位、99项工作任务、257条具体工作措施,围绕30项具体建设任务和19项指导性指标,编制了科学合理的“一村一方案”,明细任务、挂图作战,切实确保工作目标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立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牵头35家省级成员单位组成的协调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起联络协调、视频调度、一线督导、跟踪问效、考核评估等工作运行机制。省、州、县认真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各项任务。

  2022年11月,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云南省提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截至2023年3月,云南省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大工程,已统筹下达建设资金136.3亿元,8个沿边州市、25个边境县(市)、110个抵边乡镇总计划实施的14390个项目已开工89.4%、完工59.7%,水、电、路等三项重点指标全面完成,边境群众满意度达96%。

  推进边境乡村高质量发展

  当前,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云南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促发展促增收,夯实经济基础。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发展。建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天然橡胶、茶叶、咖啡、坚果等优势重点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不断壮大云花、云茶、云药、云咖、云果、云菜等特色产业品牌,加快边境地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化发展。二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增收。建立“嵌入式”联农带农机制,优化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要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摆在优先位置,以组织化融入市场化,以市场化带动群众增收。如,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探索牛油果产业“334”利益分配模式,其中农户以土地入股获利30%,农民变股民,建立农民稳定收益增长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公共服务,筑牢社会基础。一是解决边境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各级党员干部问计、问需、问效于民,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边境各族群众,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破解县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难题,把资金、项目优先用于边境乡镇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工程。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发展基础。一是加快设施建设。目前,云南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已建成,6个自治州通高铁或动车。边境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4G网络。要持续优化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补齐“水、电、路、讯、网”等短板。二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村内给水系统更新改造、污水管网新建、房屋外立面美化、村内绿化美化、强电入地等工程,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

  扎实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用好融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和载体。用好互联网、电视台、广播电台、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矩阵,开办各类专题专栏,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二是依托国门学校、国门书店、国门广场等载体,通过内容丰富的影视作品、广播作品、文艺活动等,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进“五个认同”。三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坚决打击各类虚假信息、网络暴力、非法传教等违法行为,坚决守好网络宣传阵地。

  厚植家国情怀,夯实思想基础。一是弘扬爱国守土固边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和宣传班洪、片马抗英共同抵御外侮,民族团结誓词碑等历史故事,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和爱国守土固边优良传统。二是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活动,引导边境乡村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依托文体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三是持续开展人民防空宣传、国防主题电影展映等活动,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全覆盖”。

  加强党建引领,广泛凝聚人心。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关键在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要持续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强边固防、促民族团结,形成党建领边、法治稳边、文化繁边、民生惠边、社会稳边、生态美边、合力固边的良好局面,筑牢“组织强、边民富、边防固、边疆兴、边关美”的千里边境线。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本文系202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云南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号ZK2023YB0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