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着力推进旅游促“三交”
五月风来,神采飞扬。今年的“5·19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是“畅游中国,幸福生活”。围绕主题,今年云南省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8日至20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行,届时,“红河最云南·美好生活在建水”文旅推介会、建水古城·夜游之旅、建水紫陶·非遗之旅、滇南乡愁·建水之旅、“云上红河”夜游项目——小剧场精品展演等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系列活动将一一呈现。而在主题活动期间,全省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分别组织多项精彩活动,向广大游客发出邀请,带领游客解锁云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新玩法,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近年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努力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通过旅游活动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统筹文旅发展 夯实旅游促“三交”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强调“要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长期以来,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研究制定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的意见等文件,会同省民族宗教委出台了《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意见》,推动实施“石榴红”工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紧盯各项工作落实,在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融合。2023年9月,我省旅游促“三交”相关经验做法,得到文化和旅游部肯定,并在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打造文旅精品 丰富旅游促“三交”供给
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推出10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10条非物质文化遗产、22条历史文化和5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提升郑和下西洋、南甸宣抚司署、民族团结誓词碑、南诏德化碑、锦旗碑等见证了云南民族团结历史的旅游点。打造《印象云南》《彝乡恋歌》《印象丽江》《纳西古乐会》《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快乐拉祜》等16场重点民族旅游演艺节目。结合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农村的实际,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一业带百业,让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形成利益联合体,有效提升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建共享的“幸福指数”,推出100个“金牌旅游村”、11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13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
开展示范创建 树立旅游促“三交”品牌
据统计,全省624个A级景区有60%以上的景区在民族地区,可以说云南的景区景点也是各民族生活的场所和家园。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进景区为抓手,与省民族宗教委共同出台《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的指导性意见》,实施A级旅游景区提质行动,组织近300名景区管理人员参加专题培训,指导景区通过展板展示、设置宣传标识、导游导览故事讲解等,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各景区的队伍建设、景区管理、旅游发展方方面面,在景区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氛围,引导游客在游览中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举办节庆活动 增进旅游促“三交”认同
注重从“心”潜入,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如: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等,凝聚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力量,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准滴灌”在各族群众心中,2023年,组织活动近3万场、惠及群众2.2亿人次;将旅游发展和民族节庆相结合,通过在各种民族节庆活动中吸引广大游客和各族同胞欢聚在一起“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共同享受节日的快乐,既增强了旅游业的吸引力,又让八方游客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促进各民族群众在和谐氛围中增加文化认同感。今年,启动了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活动,通过唱响云南民歌的方式,吸引广大群众跟随云南各民族的歌声,感受七彩云南的神奇魅力,从不同维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深化工作,持续发力,进一步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打造云南旅游服务新品牌。(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