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榴花开满庭香 同心共铸中华魂(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云南篇”特写
坐落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那片神奇高原上的迪庆,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汉族等26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云南多民族、多文化交汇、交融的生动体现。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因此而得名的丽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共居、多元民族文化和谐共融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团结统一的缩影。
2022年以来,云南省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推进“文化润滇”行动,使全省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5月28日-30日,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云南篇”在云南迪庆、丽江两地开展。各省(区、市)民族工作部门的相关人员前往迪庆、丽江等地,见证着云南结合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体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生动实践。
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 激发情感共鸣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对象是群众、根基力量也是群众。
云南通过举办多种多样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发群众参与兴趣,以活动现场布置、活动内容设置、现场互动等激发群众情感共鸣。在共同参与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了解、增进感情,潜移默化地接受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鲜活载体。
5月29日,适逢香格里拉市呀啦嗦民族民间马术交流基地举办赛马会。
记者看见,在通往赛马场的小路两边,展示着马鞍、民族服饰、装饰品等。赛马会上,“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等标语格外醒目。跑道上,选手奋勇争先的精神振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情绪,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把大家瞬间带入到激烈角逐的氛围中。
据介绍,此次赛马会邀请了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及周边赛马爱好者报名参赛。他们平日里是农民、商户、打工者,而在比赛中,他们都是英姿飒爽的选手。赛马会既弘扬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了各族群众之间、村与村之间、兄弟乡镇之间的文化和感情交流,又巩固了邻里间民族团结的友好关系,展现出各族群众团结务实、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同一天,为期1天半的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民族团结村运会也在火热进行中。
在建塘镇红坡村一片宽阔的草地上,四周青山连绵,一个个帐篷将那里装点得生机勃勃,中间的空地因滚筒项目的开展被围得水泄不通。
“扎西,加油!扎西,加油!”眼见运动员翻不过去了,周围的群众激动地为他呐喊、鼓劲。
“这次的运动会报名不设任何限制,只要愿意就可以报名。同时,由于比赛的奖品是肉类、鸡蛋等实用的生活物资,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些甚至现场还有人报名参加。”塘镇副镇长竹玛拉初笑着说道,此次活动除了滚筒,还有射箭、拔河、押加、跳绳等民族民间传统文体活动。他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活动中,打造沉浸式的文体活动载体,拓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展示全省文体旅融合发展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
事实上,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每年都会举办民族赛装文化节,定期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统戏剧曲艺会演等文化活动,搭建起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同时,各州(市)也会打造一系列各民族共享的区域化文化活动品牌体系,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等各民族共建共享的节日节庆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参与,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持续引流量、聚人气,游客在体验一场场文化盛宴的同时,打开了一扇展示多彩云南、绿美云南、幸福云南的窗,活动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现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等思想理念深植云南各族儿女心中。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切实把基层党建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实现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动力,让各族群众在不断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感受到“党的光辉照边疆”的温暖,从而激发起“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行为自觉。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海南村位于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侧,常住人口2961人,汉族、纳西族、白族等多民族生活在这里。
“海南村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9年诞生在海南村的镜湖学会,是早期党领导的重要革命组织和丽江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拉市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历史见证。红色基因的传承,成为海南村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鲜明底色和优良传统。”海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王力力告诉记者。
在村庄的发展中,海南村满祥一组基层党组织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党建引领+”系列品牌工作,通过建设“忆红餐社”“生态沟”“爱心玫瑰便道”和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邻里和睦、移风易俗、民族团结,各族群众过上了美好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5月30日,在玉龙雪山南麓拉市海西北面的均良下村民小组,贴喜联、情歌对唱、新娘母亲深情的叮咛令人动容……一场独特的纳西族婚礼正在进行,与会嘉宾沉浸式感受着纳西婚嫁习俗。
“这是均良村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生态乡村文化旅游,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打造‘少数民族非遗+体验’系列旅游活动,实施的中国首个元宇宙沉浸式文游小镇项目的一个场景。”均良下村支部书记木金江介绍,这个项目与5户农户合作,5个院落分别展示和体验纳西婚俗、东巴造纸、茶马文化、东巴文化等民族文化,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搭建平台,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浩瀚星空更加璀璨明亮。同时,通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百姓就业,建设美丽乡村,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均良下村的老年幸福食堂里6个老人在过生日。门前,村里的老人欢快地跳起了纳西舞蹈。
“我们均良下村每天有73位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享用爱心午餐。我们每天吃完饭,在门前跳跳舞,生活别提多幸福了!”79岁的老人李菊青一边说一边招呼着记者跟他们一起跳舞。
据介绍,运行3年多以来,老年幸福食堂已成为集老年人就餐、基层组织活动、文娱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小院。村里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银发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等内容逐步融入老年幸福食堂,让“小食堂”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治理的“大阵地”。
这里只是云南依托党的坚强领导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持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统筹力、服务力,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强边固防,各族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获得了乡村发展的实惠,对村里的发展更加同心同向,基层党组织已成为固团结、促发展、聚人心的战斗堡垒。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响彻云岭大地,这里成为各民族和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发展成果,并不断向着更加美好未来奔跑的幸福之地。“一心一德永远跟党走”成为共同的心声。
坚持人民至上 学习楷模精神
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
地处边疆的云南从来不曾缺过精神和斗志。多年来,这片高原上涌现出一批批肩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光荣使命的英雄儿女,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一座座灯塔,指引人们向上向善向好,凝聚起全社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5月30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桂梅——榜样的力量”校园艺术周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各族学生在围成圆圈打跳过程中感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体验着手拉手、心连心,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郁氛围。在随后一周的时间,主题书画剪纸手工作品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参观师德教育馆、《桂梅赞》合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继进行。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于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历经118年的办学历程,为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累计培养了4万余名长期扎根基层的中小幼教师,“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深入学习张桂梅精神,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桂梅精神人人践行、红色歌曲个个传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民族团结处处花开、文明习惯时时养成”的校园文化特色。正在开展的“张桂梅——榜样的力量”校园艺术周就是“桂梅精神人人践行”的其中一项活动。
在“桂梅精神人人践行”的工作中,该校形成了“一周一月一网站,一馆一剧两课堂”的思政品牌。“一周”就是指“张桂梅——榜样的力量”校园艺术周,“一月”就是每年9月份的师德师风学习月,“一网站”是指张桂梅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一馆”就是指学校建设的“丽江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一剧”是指学校创编的民族歌剧《桂梅赞》,“两课堂”是指“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丽江师专分课堂”和“张桂梅思政微课堂”。
丽江师专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薛红亮说,作为老师,他注重挖掘张桂梅精神的深刻内涵,注重教育的民生诉求和民生属性,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讲起,围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开展课堂教育和校园宣传,在师生中大力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引导各族师生向榜样学习,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做弘扬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实践者、宣传者、捍卫者。
丽江师专小学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杨学芝说,虽然还不曾见过张桂梅老师,但是她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自己。她希望今后能够做一个有爱的人,传承有爱的教育,将来用自己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教育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除了张桂梅,在云岭大地上还有许多新时代的榜样和楷模: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的鲍卫忠;不怕牺牲、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爱国奉献的扫雷英雄杜富国;继承和弘扬科技战线的优良传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投身科研实际行动的农民院士朱有勇;30多年坚守在独龙江畔,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高山峡谷中,带领各族群众奋斗数十载的“人民楷模”高德荣……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正是他们,用汗水和热血铸就了边疆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用切实的行动深深感染和激励着云南各族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聚焦“共乐共享” 推动文化惠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当下的云南,花香和书香相伴,文化和旅游“联姻”,历史文化遗产以新面孔走进大众视野……在“文化润滇”行动指引下,云南“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诗和远方”更添魅力。
5月19日晚,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丽江分会场活动——云南小调民族音乐嘉年华在丽江古城玉河广场上演,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云南民族小调的独特魅力。
活动汇聚云南各地民族小调,包括佤族融合音乐《莫嘿啷》《加林赛》、纳西族音乐《三思吉》等。音乐家们在保留云南小调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流行、摇滚等多种元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进行演绎,并为观众解读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璀璨绚烂。
5月30日晚,“共同的家”文化惠民主题歌会在丽江古城玉河广场举行,为各族群众送上了一场“文化大餐”,当天在活动现场的观众超过千人。
歌会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选取了《灯火里的中国》《北京有个金太阳》《万疆》《团结花开丽江美》《上春山》《如愿》等一首首既有民族文化元素,又极具互动性、感染力的音乐作品,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深刻体现了“美美与共”鲜明导向和各民族命运相融、利益相连、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让来自全省、全国、全世界的游客感受舍不得的丽江、大美中国。
来自成都的叶欢表示非常惊喜,她在优美的歌声中感悟到了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主旋律以及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不仅在这里,她去普洱旅游时也遇到这样的文化惠民演出,“真的很幸运能遇到这样的演出”是她重复了好几遍的话。
这些只是云南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缩影。
一年多来,云南省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实施“文化兴滇”行动,全力加快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供给。
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仅云南省文旅系统就组织开展“春到万家”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900余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2069.94万人。昆明石林、楚雄南华、玉溪峨山文旅部门组织开展的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由群众“自编自演”,并通过云南公共文化云“村晚”宣传专栏进行直(录)播展示……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云南文化阵地服务效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全区域覆盖、全人群普及、全时段开放、全时空服务、全社会参与”等方式方法。探索“共享共乐”模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文化活动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文化激发了各族群众的情感共鸣,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石榴花开满园香,同心共铸中华魂。站在新起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云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记者 马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