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日至8日,由国家体委、国家民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首次设计了会徽,会徽由“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三个词组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Q、S、T组成。整体底色为草原的绿色,中间图案汇集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 — —奔腾的赛马与射箭,显示了少数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时7天,来自全国86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运动会,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593人。运动会分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射箭破纪录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区5个民族的24名运动员参加了射箭比赛。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个民族的56名业余摔跤运动员参加了4个级别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表演项目有68个,分别由26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少数民族的800多名运动员进行表演。
运动会期间,有80多万人次的观众前往观看。除举行比赛和表演外,大会组织者还组织参加运动会的各族运动员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图格草原进行联欢。大会期间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图片展览”,181幅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国近50个民族的128个项目的体育活动,同时通过图片也反映了各个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从展览中可看出中国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们是在长期的历史行程中,伴随着生产、生存的需要逐步演变而成的。运动会后,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部分优秀项目的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向首都人民进行了汇报演出。在京表演的项目有背篓球、竿球、打花棍、打扁担、推杆、大象拔河、格吞、芦笙技巧、跳竹竿、跳鼓、达瓦孜、跳板、景颇刀、摔跤、武术和阿细跳月等。
为迎接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广西、新疆、云南、贵州、宁夏、河北、黑龙江等25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举行了本省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据云南、西藏、宁夏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各地参加运动会的少数民族运动员有2880多人,分别比赛和表演了500多场次,观众达120多万人次。各地通过运动会,选拔出800多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