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村寨风景美如画,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笑开颜,唱起幸福歌谣、跳起欢快舞蹈,幸福村里说幸福……一个个美丽和谐稳定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展现新貌,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云南4060公里边境线上,闪耀祖国西南边陲。
2021年1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截至2023年底,共统筹下达专项建设资金13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3423个,完成6个方面19项指导性指标,全省边境村寨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补短板强基础 建设好美丽家园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边境村寨。沿着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走进寨子,崭新的砖混楼房青山环绕,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房前屋后瓜果蔬菜、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洗手池、垃圾桶整齐分布在道路两侧,一派生态宜居的景象。
“过去村容村貌脏乱差,现在变得干净整洁,得益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拉祜寨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拉祜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王建设说,现在的拉祜寨,家家有产业,孩子有学上,老人有所养,看病有医保,出行有保障,旧貌换新颜,拉祜族群众过上了幸福好日子。
拉祜寨的美丽蝶变是我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过程中,我省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规划》,聚焦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6个方面现代化,省级财政按照每个行政村(社区)平均支持3000万元的资金保障目标,科学编制合理可行的“一村一方案”,细化实化项目内容,推进边境村寨现代化建设。
全面优化边境村寨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序实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电网供电、行政村5G网络覆盖等项目,迅速补齐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面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3%,实现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0%以上,5G网络覆盖率已达100%。
同时,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启动了以提升整体村容村貌为重点的绿化美化工程,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注重保持肌理、保存风貌,结合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全省25个边境县(市)已全部达标国家卫生县城,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
培产业促增收 维护好民族团结
盛夏时节,位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的牛油果万亩种植基地绿意盎然,树上果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近年来,芒信村将牛油果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新兴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芒信村党委书记、主任张志平说,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芒信村投入扶持资金816.9万元发展牛油果产业,带动全村闲置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截至2023年底,芒信村共种植牛油果11526.24亩,实现产值2000万余元,吸纳就近务工1万余人次,牛油果已成为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果”“幸福果”。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过程中,我省始终把发展边境产业作为重要留人举措、促进农户增收重要手段,全力实施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建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天然橡胶、茶叶、咖啡、坚果等优势重点产业,有效带动边民增收。目前,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已创建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一个以上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形成了10种稳步增收的模式。
同时,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政策向抵边村寨倾斜,持续提升沿边各族群众生活教育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所在县(市)农村平均水平以上,人口数较2019年增加1.6万人,334个具备建设条件的沿边行政村(社区)皆建有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率和远程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沿边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强党建抓治理 守护好神圣国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国家统一和安全,就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作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我省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拥有长达4060公里的边境线,肩负着为国守边、筑牢西南安全稳定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过程中,我省坚持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实行“五级书记抓边防”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100%,沿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实施网格化管理,深化“五户联防”“十户联保”邻里守望模式,推进“军警地共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打造“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智能化边境管控模式,推行“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乡贤+基层社会治理”等做法,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实体化、常态化开展感党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融合推动,不断增强沿边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昆明市、8个边境州(市)和13个边境县(市)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单位),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达100%,所有沿边行政村(社区)社会安定和谐,呈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云南网记者 李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