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石榴花开映春城——昆明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2日 14:18:48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原标题:石榴花开映春城——昆明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彩云之南,云岭之上,春城昆明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吸引54个民族成分、860万常住人口在此安居乐业。

  2022年5月,一则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昆明托管700公里外的边境小城——磨憨,由此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这是云南举全省之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大创新和重要举措。

  重任在肩,惟有奋斗。昆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民族、边疆、“一带一路”倡议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跨越山海,深入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建设幸福美好新边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创造性实施六大行动,全面培塑“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品牌,奋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同心同向,创新推进

  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打通要素壁垒,实施政治引领同向行动,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两个纳入”,建立民族工作委员制度、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格局。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10个专项工作组,联动14个县(市、区)形成“1+10+14”全域创建格局。建立健全定期调度、督查考评等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创新“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模式,以再造一座新城的规划,推动政策向磨憨倾斜、资源向磨憨集中,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作为磨憨口岸建设的“鸟之两翼”,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赋予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以“三个意义”。

  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滇池示范圈、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红色乡村示范走廊、昆明与其他州市及磨憨紧密相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共建走廊等“一圈三走廊”,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条件,推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新格局。

  秉持“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的理念,创新构建“12345”工作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两个预案、三项制度、四个机制、五支队伍为抓手,全力推进民族宗教领域团结稳定一体化建设,打造“一家亲”城市民族工作品牌。

  富民兴边,共同富裕

  “大龙哈村映翠峦,田园如画展斑斓。稻香袅袅随风舞,蔬果盈盈映碧山。”5月27日,英国自媒体达人史帝夫走进磨憨口岸附近的曼庄村委会大龙哈村小组,看到这里青山如画、碧波荡漾,不由得赋诗一首。

  从无人问津的偏远小山村,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的“网红”村,大龙哈村的转变彰显了昆明市托管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自2022年8月至2023年底,昆明市围绕磨憨“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19项指标建设目标任务,争取省级幸福村建设保障资金1.23亿元,市级和6区(市)筹措资金1.44亿元,共投入2.67亿元用于磨憨口岸和幸福村建设,推动磨憨跨越式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为推动兴边富民、实现共同富裕,昆明实施统筹发展安全同步行动,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走进昆明市五华区丰宁街道春晖社区的直播教育实践基地现场——“春晖智创共建联盟”,社区、企业、商户创业团队化身“带货主播”,穿着民族服装坐在镜头前,向广大网友介绍文山的腊肉香肠、澄江的藕粉、西双版纳的酸笋等云南地道美食。

  作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昆明充分发挥资源、人才、信息汇集的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参与建设“永不落幕的农博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项问题的总钥匙。昆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功创建11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牵头组建川滇两省五县(区)友邻乡镇发展联盟,在共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中展现昆明的“上游担当”。

  家园同育,交融同心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昆明市大力实施共有精神家园同育行动,增进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五个认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创新开展“五史五观五认同”教育实践活动。依托昆明市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聂耳墓等场所,以及禄劝县皎平渡镇、寻甸丹桂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把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革命历史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好红军长征过昆明、聂耳和国歌、西南联大等“昆明故事”,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实践活动。各学校充分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分类型、抓重点推进,通过对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以及国徽、党徽、军徽、团徽、队徽的学习教育,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实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

  开展“文物发声”活动。充分挖掘滇池沿岸深厚历史底蕴、知名人文景观和丰富自然资源,依托晋宁河泊所遗址、石寨山古墓群、翠湖博物馆群等资源,推出“博物馆之夜”“考古开放日”等文物旅游融合项目,增进游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暑期来临,位于昆明市富民县永定街道清河村委会庄子村的清河红色体验教育基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基地的“红军长征过富民”体验教育活动,包括红军讲堂、红军歌曲、红军野餐等项目,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教育,让学员重温红色历史,打造清河村红色旅游名片。

  昆明市以红军长征过昆明留下的红色文化为依托,立足山区农村实际,以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全面挖掘、整理、汇集、展示红军长征经过昆明东川、嵩明、寻甸、禄劝、富民5个县区的重要文物史料,激发各族群众传承长征精神,推动红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昆明段建设,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切实增进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昆明积极实施交往交流交融同心行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落地落实落细。据统计,2023年,昆明累计接待游客2.71亿人次,各族群众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加深了解,增进认同,促进交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法治引领,同权同护

  城市,是各民族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昆明市常住人口860万人,城镇化率达81%,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01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50.67万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昆明市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以社区为基本着力点,实施法治保障同权行动,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在全市社区开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建成84个“一家亲”工作站,开发“城市民族工作综合服务”小程序,为各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便利的融居服务,切实让各民族流动人口在昆明“进得来、融得入、过得好、铸得牢”。

  建立四级综治网格五级闭环分类处置机制,全市共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1843个,村(居)委会协商议事机制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4个。2023年,昆明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实施“社会和谐稳定同护行动”,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安全基础。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的风险隐患,统一整合全市各类网格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石榴花开映春城。如今,昆明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谱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华章。(记者 王珍)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