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持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云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载体、深化宣传教育,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发展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建立民族工作委员制、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省民族宗教委牵头、11个省级部门参加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协调领导小组,成立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形成“1+1+N”的组织架构,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全面覆盖、顺畅高效的工作体系。凝聚各方力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民族工作。
多管齐下,创新形式。实施“石榴红”“枝繁干壮”“幸福花开”“润土培根”工程,围绕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打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物质基础、情感基础。启动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持续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并连续5年列为全省10件惠民实事,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促进各民族互学互鉴、创新交融;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等文体活动,以及“百场村晚进万家”“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百家宴”“手拉手”“心连心”等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联谊活动,系牢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制定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把云南沿边行政村(社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典范,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以中华文化浸润宗教,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践行“四条标准”思想教育等活动,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深化创建“十进”工作,在云南全省2A级以上景区开展全覆盖创建,推进创建工作向“两新”组织、窗口单位等拓展延伸。创新推进“行政接边地区”“滇池圈、洱海圈、澜沧江流域”“高职院校”“高铁沿线”等创建联盟做法,打造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创建联盟品牌。开展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年行动,在边境地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片区,全力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命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的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构建流动融居格局,营造“三交”社会条件。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和制度保障,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保障均等化公共服务,与15个省(区、市、建设兵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跨区域联盟。云南全省共规划实施21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省级投入民族专项资金,打造了一批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互嵌融居社区。目前云南全省大流动、大融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持续深化,少数民族群众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完善。
深化历史研究,增强“五个认同”。深入挖掘云南各民族“四个共同”的历史资源,聚焦秦开五尺道、汉设益州郡、元设行省、明清改土归流等历史进程,茶马古道、爨文化碑、丽江木府等历史实物,民族团结誓词碑、西南联大旧址、滇缅公路等历史资源,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编纂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探索》等出版物;建成云南民族古籍资源库,成为西南地区收藏各民族古籍种类最多、原件最多的资料馆;云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级145项、省级686项,挖掘、阐释非遗项目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让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全面反映各民族共生共融、和衷共济,汇聚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全力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编纂工作,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让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深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云南各民族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教育实践活动。在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并将培训延伸到民族地区乡镇村组,使各族干部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将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和教育说课比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和“童语同音”项目。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开设《同心筑梦》电视专栏,建设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创作生产反映各民族手足情深、同心筑梦的文化作品。举办各民族广泛参与的传统节日、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等节庆活动,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形成各族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的社会共识。(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