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榴紧抱”绘就边疆和谐稳定幸福画卷——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幸褔村纪实
站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委会隔界村,看着平整宽阔的入村道路、越建越多的居民楼房,环视村子周边400多亩郁郁葱葱的香蕉园、700多亩黑姜地、100多亩甘蔗地……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普玉忠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隔界村能从贫困村变成如今的小康村、发展后劲十足的示范村,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出台的兴边富民政策,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对边境沿线少数民族村寨的贴心关怀。”
走进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水槽村,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小洋楼、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绿植葱茏的优美环境。“如今村里变化太大了,每天干完活,大家还约着一起到盘王广场载歌载舞,日子有滋有味。”村民李春华说,“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幸福生活比蜜甜。”
隔界村和水槽村仅是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幸褔村的缩影。近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引擎,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实践。
如今,随着现代化边境幸褔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从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到崭新亮丽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从焕然一新的城乡风貌到各族群众的幸福笑脸、昂扬奋进的精气神,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一项项蓬勃发展的项目产业,各民族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拉满格,呈现出边境兴则边疆兴,边境治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的大美画卷。
聚焦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活着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等各族群众。千百年来,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书写了红河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各族儿女更是携手绘就了“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绚丽画卷。
红河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建设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题小广场、团结进步文化长廊、边境村史馆,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夯实边境民族地区“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
行走在红河两岸,不难发现,无论是全州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村村寨寨旧貌换新颜,都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实现的,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行动。
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民小组在村内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安管理、爱国守边固边、村规民约、脱贫攻坚政策等宣传栏,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宣传墙体彩绘,幸福村标识等,打造英雄十姊妹爱国主题公园、军民鱼水情文化长廊,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国防教育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绿春县以包容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创建绿春博物馆,成立哈尼文化研究所,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先后编纂出版了30多部富有特色的文艺精品,促进各族人民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
红河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军警民联动,通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擎党旗、走边防、守边关”等形式多样的守土固边行动,切实把各族群众凝聚在党旗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激发各族群众守土固边意识,确保边境安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绿春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示范单位,示范引领全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实现示范创建全参与、全覆盖。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与创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建引领 打造边疆治理“红色长廊”
红河州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848公里。近年来,全州高度重视边疆治理工作,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进一步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通过创新工作举措,推动边疆治理的法治化进程,筑牢边境防线。
在持续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绿春县在边境3个乡镇联合成立了“国门大党委”,3名边境派出所所长进入沿边乡镇党政班子,整合力量,组建强边固防突击队、党员先锋护村队、边境巡逻队等联防队伍,常态化开展巡边固边活动。
金平县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专职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不定时开展边境治安巡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以及联创联建等共建活动,形成信息、资源、情报、警情等互助互通的良好局面,开展实战实训演练,多次开展联合边境踏查活动,形成合力管边控边,确保边境安全稳定。
河口县实行县级领导挂乡镇、属地单位包段、军警民包卡点,分别由属地乡镇农场、派出所、边境管理大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进行分段包保,全面推动26个抵边村寨、94个抵边村小组全民参与、全线设防,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出的联防联控工作体系。
边境稳固,固在勠力同心。红河州持续推进“党委政府牵头部署、机关单位选派干部、军分区抽调民兵、公安部门投入警力、基层广泛发动群众”的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机制,依托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在辖区推行治安防控预警机制,开展道路车巡、驻点值守、视频巡查,实现向全方位管控转变,以及辖区重点要素共治共管多元化,克服边境辖区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困难,推动边境管控物防、人防、科技防有机结合,发挥联合效力,真正形成了“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名村民是一个哨兵”的边疆党建新格局。
“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巡界碑、护国土、守边关”……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在848公里的边境线上开展;“军警地”共建、“红旗飘飘”工程整合边境县海关、外事、边防检查等部门党组织共驻共建,在巩固发展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担当实干 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按照《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规划(2021—2025年)》,红河州49个沿边村委会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一村一方案”,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排污治污等建设力度,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全州沿边村寨持续推进。
在河口县桥头乡东瓜岭村委会耗子洞村,村民钟正琼正在洒扫庭院,加固菜园竹栏。“现在路修好了,大家种的砂仁、草果、桃子能够及时销往外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钟正琼说,如今,大家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将旧物融入周围环境打造小景观,让一砖一瓦充满乡愁记忆。村民在对自家房屋进行翻修重建的过程中主动融入村庄整体风貌,通过美化绿化村庄人居环境,不断厚植边境村寨幸福底色。
沿着山间柏油路一路蜿蜒,40分钟后来到了金平县最大的移民搬迁社区——伉偭小镇,村口居民楼上悬挂的“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标语醒目耀眼。“虽然我们住在边境村寨,但是这几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住上了小洋楼,在村寨里面,随处都可以看到戍边民警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感到很幸福、很安全。”伉偭小镇社区居民陈萍说的小洋楼就是移民搬迁时,村里为大家新建的住宅。因为距离国家级金水河口岸仅有2.4公里,也被为“国门小区”,居住着苗族、瑶族、傣族、汉族等9个民族的2000多名群众,汇聚成了一个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大家庭。崭新的住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医、养、教、学”保障设施一应俱全,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的好风景成为金山银山的“好钱景”。“从‘地窝棚’到‘水泥房’,从刀耕火种到产业兴旺……短短几年,我们过上了以前没有想到过的好日子。”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王皮勒用亲身经历讲述拉祜山乡“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路通了,不少游客慕名来到寨子,旅游业开展起来,村里还发展了其他产业,我们守边稳边、兴边安边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了。”王皮勒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红河州沿边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红河州在绿春、金平、河口3个边境县抵边乡镇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34个、特色旅游村寨4个。目前已实现抵边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每年收入总量达到400余万元,带动边民2400余户增收致富,为边疆农村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边境线上,一个个幸福村、和谐村、平安村、美丽村正在兴起。
自2021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红河州切实加快沿边地区产业发展、沿边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二甫村、金水河村、八条半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示范引领,以点串线、以线扩面不断扩大辐射效应,一个个边境村寨逐渐展露新颜,持续书写“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期间,红河州计划实施兴边富民工程项目400项、总投资2845.21亿元,推动形成边境稳固安宁、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此外,红河州还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以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为引领,推动落实“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动云南边疆繁荣稳定。目前,红河州正积极融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加快构建“北融滇中、南接越南、东进两广、西通缅老”的沿边开放新格局;依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积极构建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推进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等“八个跨境”攻坚行动,创新发展边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特色制造业、跨境文化旅游产业、边境贸易产业,构建更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体系。(李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