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身同舞 情相通 心共融——红河州以“马缨花”舞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9日 10:08:16  来源: 云南网-民族时报

  原标题:身同舞 相通 心共融——红河州以“马缨花”舞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编者按】

  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只有牢牢把握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马缨花”为引擎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河实践增添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暮夏时分,花香满溢,万物争荣。7月31日,在红河州石屏县美丽的异龙湖畔,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正式启动。

  “山上开的马缨花,哪个最爱她……”启动仪式上,那首热情奔放且韵律十足的音乐响起,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成员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跳起了在网上“红”起来的“马缨花”舞蹈,舞蹈极强的感染力,让现场参加活动的嘉宾也纷纷“舞”了起来。

  事实上,早在今年春天,随着马缨花的盛开,“马缨花”舞蹈挑战就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全国各族儿女纷纷跳起“马缨花”,一展动人的舞姿。自那以后,“马缨花”跳“响”全国,在城市和农村大大小小的广场都能看到跳“马缨花”的身影。

  一个源自石屏县小村庄的“马缨花”为什么能这样“红”?

红河州第三届群众文化“白鹇奖”文艺汇演上“马缨花”舞蹈表演

  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中生根

  红河,这片被历史与自然共同雕琢的神奇土地,不仅以它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

  在红河,有这样一个小城:一月,在位于石屏的异龙湖——最美高原湖泊专用赛道,感受速度与激情的碰撞,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二月,在石屏古城看舞龙闹春、汉服巡街,沉浸式感受小城的春;七月,参加火把节,这是一个以火为名,以狂欢为宴的盛典……这就是石屏,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应接不暇,各种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环境让石屏成为多民族文化繁荣的沃土。

  2018年,在红河州从事文化工作20多年的张明,深入石屏县哨冲镇邑堵村委会曲左村,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创作了“马缨花”词曲。

  张明通过深入村寨体验生活,对历史与现实的挖掘,最终以彝族烟盒舞为舞蹈素材,以曲左村彝族山歌为音乐,引用当地民间方言、白话作为唱词、念白,将原生态劳作动作进行舞蹈编创,创作了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舞蹈,也就是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马缨花”。

  烟盒舞是滇南最具特色的彝族传统民间舞之一,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缨花”歌舞中,烟盒舞是精髓。

  “烟盒舞”在四弦的伴奏下,舞者双手手指夹住烟盒的底与盖,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边弹边舞,故而得名。舞蹈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当地群众在跳“马缨花”舞蹈时,身穿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衣服上精美细腻的彝族刺绣,展现了彝族妇女的高超手艺和审美情趣;身上戴着的银泡等饰品,璀璨夺目。当舞者跳起来,让人仿佛看到一朵朵马缨花在眼前绽放。

  在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传统、社会生活传统等交织相融,在红河这块盛行文化共享的沃土上,“马缨花”以其身心共存、情感共鸣的特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创共享的鲜活实践。

  “此次启动的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在半年的时间里创新推广‘马缨花’这一中华文化符号。”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表示,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红河“马缨花”文旅IP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共享的红河品牌,不断扩大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做出了红河州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的有益探索。在这过程中,“马缨花”也从歌舞演化为能够代表红河绚丽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成为一朵盛放的幸福之花、吉祥之花、团结之花。

“马缨花”舞蹈亮相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广场舞类决赛

  在开放包容的社会中传播

  彝族烟盒舞是红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盒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手鼓。

  赵伟说,现在大家常见的舞蹈都经过创编和打磨,具有音乐轻松愉悦、动作简单易学的特点,具备丰富艺术性、观赏性、可传承性和可推广性,是大家“张嘴就能唱、抬脚就能跳”的红河民族特色舞蹈作品。

  今年4月,“马缨花”舞蹈挑战开始后,火爆全网,一度登上同城热搜榜,吸引国内外一大批粉丝和舞蹈爱好者的参与。欢快、热烈的旋律一路从红河跳到了北京天安门、西藏布达拉宫、南京大剧院、山西忻州、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上海等地,成为了文化现象。截至目前,舞蹈“马缨花”吸引超过10万人次参与,全网浏览量已经突破2亿次。

  在此次启动仪式上,抖音博主勐巴娜西乐团、刘同学爱侣行、蓝天学长、扬帆在旅途、茶农不会玩说唱、南曲文化、披荆斩棘的骑士也纷纷为巅峰赛打CALL。

  网络上,全国各地掀起了红河“马缨花”挑战的热潮。

  夜幕下的山西忻州古城,灯火明亮,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一群扎着高马尾、身着白T恤的女孩,走到街道中央,跳起舞来。

  这段现场视频被剪辑上传网络,累计获得30余万次点赞,一群山西青年带火了红河“马缨花”,引发了全网跟拍潮流。

  网络IP显示为陕西、新疆、山东、浙江、广东等各地网友跳的红河“马缨花”,他们或是专业演员、或是业余舞蹈爱好者,都在分享自己的作品。

  红河州文化馆抖音官方账号回复道:“云南红河州歌舞‘马缨花’,感谢山西人民的喜爱,爱你们呦!”

  随着红河“马缨花”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全国各地代表纷纷申请出战。

  抖音博主北京圆艺梦,佛山的可盐可甜,运城美呔呔,国家一级演员、浙江音乐学院教授、青年舞蹈家刘福洋,云南省歌舞剧院儿童剧团,黑龙江博主景淮……广大网友舞姿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契合舞蹈音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不彰显红河民族舞蹈之美。

  在一段段红河“马缨花”视频下面,各地网友也展开了大讨论。

  江西网友“阿咏”说:“刚从忻州古城旅游回来不久,有幸亲眼目睹了你们的舞蹈,青春活力四射,太好看了!”

  云南网友“Yoke”回复称,“你去看红河州文化馆的,民族服饰配烟盒,真的很美。”

  湖北网友“武汉市江夏区万木齐苗圃场”满心疑惑地问:“‘马缨花’是什么花?”

  西藏网友“ZOE”幽默地回复:“问云南人去。”

  网友“南岳衡山”抢答道:“‘马缨花’是云南红河州的景观树之一,这歌舞曲也是红河的优秀彝族歌舞曲。”

  网上掀起了“马缨花”的热潮,陕西网友“千里草”感慨地说:“我是捅了‘马缨花’的窝了,一天能刷到十几次!”

  对此,云南网友“老孔”则开心地说:“愿家乡的马缨花越开越盛!”

  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马缨花”搭建起各地网友之间的桥梁,这个发源于一个小村庄的民族舞蹈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其实这是有先兆的。

  早在全网大受欢迎之前,“马缨花”在“原产地”红河州的传唱度就已经很高,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茶余饭后,“马缨花”是广场舞的“常驻嘉宾”;田间地头,“马缨花”是人们劳作之余的娱乐必备曲;专业比赛中,“马缨花”也屡屡登上大雅之堂,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2022年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2023年获“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优秀作品奖,今年7月,亮相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

  展现出无限包容性与大众化的“马缨花”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遍地红。

“马缨花”舞蹈亮相“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让世界听见红河·红河专场

  在共舞的欢愉中情谊相通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是艺术性同文化性兼具的,是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表现物”,“马缨花”也不例外。

  它在红河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中孕育、诞生,有着极强的舞蹈语汇辨识度,并伴随着浓重的历史感,它与石屏当地各族群众的生活融为一体,从生活中来,又散播到广场舞这个极具生活气息的赛道中去。

  可以想象,在全国各地某一个角落的广场上,一曲“马缨花”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嵌入灵魂的舞、流至生命的乐,激发各族舞者的心灵共鸣和共同体验,瞬间将各族群众的时光拉至那个西南边陲的小镇,那个阳光下欢舞的石屏。

  “马缨花”犹如一颗象征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种子,将红河这个最云南的地方播撒在各族群众的心中,成为切实向群众文化活动中浸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各族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各族群众情谊相通的快速通道。

  在看了网上大量的“马缨花”舞后,记者发现:舞者中有热爱的,有寻找与本地舞蹈的相同之处的,也有变着花样跳的,五花八门的“马缨花”展现着人们对其不同的理解,也不断丰富着“马缨花”的内涵。

  “‘马缨花’虽然诞生于西南边陲,但是跳起来却和我们东北的大秧歌有着相通的感觉。”东北游客胡女士表示。

  随着“马缨花”舞在全国各地持续火爆,“马缨花”舞者手中的烟盒不见了,牛仔裤、白短袖以及各民族的服饰都加入进来。

  在开放包容的网络平台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你有一个新想法、我有一种新创意,“马缨花”热了起来,云南网友“duan Siming”的评论最为贴切:“我们红河州的“马缨花”飘到了全国各地啊!”

  舞到情浓时,细品其中味。

  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的形式,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局限在红河一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的翅膀,飞遍中华大地,通过广场舞这种浸润至各族群众生活中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全国各族群众举手投足间、起合转承的欢愉舞蹈中,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没有停留在表面,中华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变得具体,大江南北各族群众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真实。”赵伟表示,更可贵的是,这种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让各族群众在共同舞蹈中引发的心灵共鸣,增进着彼此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人和人之间多了一份善意和平和,为建立一个充满共情、支持和和睦的社会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相知相惜中命运相连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在当代中国社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生动的场景之一,便是早晚的广场舞。“抬眼可见、触手可及、润物无声”是广场舞的显著特点。

  无论都市还是乡村,不分性别和年龄、民族和地域,结成人数不等的团队,各族男女老少手拉手、肩并肩,和着脍炙人口的乐曲欢快地载歌载舞。

  广场舞这种既“送文化”又“种文化”的形式,让群众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进而由文化观引领民族观,由民族观护卫国家观,巩固和发展着全国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

  “马缨花”也加入了这一大军。它以其“原生性与艺术性交融、多元性与一体性共存”的特点,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张力,不仅以特色鲜明的乐舞形式烘托出欢乐祥和的气氛,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新时代民族团结主题。

  “这个舞蹈不分民族,过节可以跳,结婚可以跳,赶集也可以跳。只要乐曲响起来,不管哪个民族,大家一起尽情地跳就好了。”石屏的一位市民这样说。

  全国各地的群众无论是观看的还是舞蹈的,在肢体的互动中,感受融入血脉的“马缨花”舞魂;在文化的浸润中,体悟融入灵魂的红河经典;在心灵的感动中,领会融入精神的同心共筑。共舞,成为各族群众以身心共鸣的方式构筑共同审美、共同精神追求的生动表征。各族群众在身体共舞中感悟现代幸福生活,从而饮水思源,生出对党和政府感恩之情,形成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在全国追捧“马缨花”的浪潮中,红河州“以势宣情、以情动人”,与内地省市、省内各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形成了常态化模式,持续增强着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人心、成风化俗,画好最大同心圆,汇聚奋斗正能量。

  面对“马缨花”带来的巨大流量,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不断丰富拓展“马缨花”文化内涵,打造“红河马缨花”旅游专线,推出“马缨花”宣传推广大使,票选一批“红河马缨花”特色民宿、特色餐厅,衍生一系列“红河马缨花”特色文创产品等,让“马缨花”不仅具象到一朵花、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以IP持续散发吸引力,真正将“红河马缨花”文旅IP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红河品牌,“马缨花”成为在满足各族群众生活迈入小康之后,点燃文化“盛宴”、共享幸福生活的方式,成为全国各族群众汲取精神养分的源头活水。

  如今,“马缨花”走上“云端”,全国各族群众共同享受着一场场最便捷的文化盛宴。这一最具活力的传播方式,让一支支舞蹈队成为“永不走的文化工作队”,变“输血”为“造血”,在中华大地唱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红河,红不仅是河流的颜色,也是“马缨花”的颜色,更是红河、云南各族群众心中永恒的那一抹中国红。“马缨花”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彩虹桥”,各族群众在“同跳一支舞”的和谐氛围中,持续筑牢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为以文化推动云南向“融”而行,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贡献红河力量。

马缨花烂漫盛开 孔德云 摄

  【小贴士】

  马缨花,是杜鹃花科植物马缨杜鹃的花,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高海拔地区,红河州是云南高品质马缨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居住在红河地区的彝族群众把马缨花称为“幸福花”。平日里,彝族姑娘将马缨花盛开的造型绣在头饰上、围腰上、背负婴孩的背带和童帽上。在她们心中,马缨花既孕育着春的希望,又是团结和谐与美好生活的象征。

  策划统筹:陶红

  记者 马新焕 撰文

  (除署名外由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