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文山州西畴县以“西畴精神”为引领推进山变青产业兴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09:53:00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总书记的话】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2023年7月17日到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地方实践】

  石漠荒山展青绿 不辞沧海变桑田

  ——云南文山州西畴县以“西畴精神”为引领推进山变青产业兴

  多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各族干部群众治石漠、兴产业、谋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在生态上和谐共生、在成果上绿色共享,绘就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新图景”,走出一条石漠化地区绿色发展新路子,整个西畴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背景情况

  西畴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常住人口19.40万人,有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瑶族、蒙古族6个世居民族,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99.9%的国土是山区,岩溶石漠化地区占全县总面积75.4%,受历史、战争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森林覆盖率从1958年的60.2%下降到1985年的25.06%,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称为“失去生存条件”罹患“地球癌症”的地方。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西畴各族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从1985年起,先后实施“三十年绿化西畴大地”“生态立县”“十年美化西畴大地”战略,孕育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畴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六子登科”治石漠、“五法治水”管水等生态治理模式。2021年,西畴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西畴县石漠化治理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被列为全国第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之一。

  主要做法

  治石漠,建设各族群众繁荣发展“新家园”。西畴县深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发动各族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252平方公里,植树造林64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年均实施公益林保护61.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5.06%提高到如今的54.83%,森林蓄积量达344万立方米,在城区、乡镇、农村、公路沿线、河湖沿岸等区域植绿补绿,基本实现了“目之所及皆绿美”的目标,昔日土地破碎、乱石林立、岩溶密布的荒山已变成绿水青山。坚持炸石造地、土地整治、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同步推进,累计实施土地整理8.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1.8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4万亩,炸石造地垒成的石埂长达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一周,人均耕地由不足0.78亩增加到2.08亩,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探索实施“5分钱”工程,通过农村各族群众每人每天节约5分钱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农村日常卫生保洁资金,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全覆盖建立乡级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实现100%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40%以上。

  建水利,夯实各族群众繁荣发展“新基础”。西畴县探索推行引、建、蓄、管、活的“五法治水”模式,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58件,源头性解决了9.8万人饮水保障难题,剩余仍依靠小水窖供水的0.6万人口将在2024年内实现清零销号,有效破解石漠化山区各族群众饮水难题。投入资金9.19亿元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及管网工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项目25件,新建骨干蓄水工程6件,总库容由2015年的834.71万立方米增加到1858.39万立方米,人均库容从40.49立方米提升到91.28立方米,集中供水率从71.59%提升到94.6%,自来水普及率达78.9%。坚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健全管理机构52个,组建乡村两级用水协会4个,聘请村级水管员485名,将部分农村供水移交协会管理,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治水、管水、用水,共享“幸福泉水”,有效破解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全县9个乡(镇)划分为两个网格片区,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累计建成“五小水利”工程4.5万件,全力保障了19.4万人、5.5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5万亩,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用水保障。

  兴产业,迈开各族群众繁荣发展“新步伐”。全面实施“生态+”战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县GEP核算总值249.03亿元,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金山银山的“创造者”。探索形成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农村公路“四轮驱动”建设模式,补助资金1.6亿元,带动各族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8.2亿元,修通农村等外公路3100公里,破解各族群众出行难题。实施326条(段)公路新建和提档升级,硬化农村公路876公里,全力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平均公路密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铺筑了一条条“走出大山、回归家园、守护乡愁”的幸福之路。成功申报并推进“云药之乡”建设,发展以林果、林药、林禽等为重点的“八林经济”,建成生态蔬菜基地4.5万亩,实现高原生态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林草总产值8.7亿元。推动西畴工业经济发展换道超车。提出“低碳绿色+新兴科技+出口贸易”新型工业发展路子,引进IC封测+LED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0亿元,可为各族群众新增就近就地就业岗位1万个,创造了西畴的招商引资由“筑巢引凤”向“先引凤后筑巢”转变,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转变,工业能耗逐年下降,园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7.65%。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累计建成香坪山、东升公社、金钟山、汤谷4个AAA级景区,三光国家石漠公园1个AAAA级景区,成功承办2022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首站赛,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总决赛和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康养西畴”“体育西畴”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良好的生态正在为西畴创造源源不断的绿色财富,成为各族人民的“绿色银行”和“幸福不动产”。

  西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真践行“两山”理念,解决好群众要“票子”和走新的绿色发展道路的问题,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绿水青山就一定会变成金山银山。如今的西畴,山绿了、水清了、村美了、人富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民族交融汇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文山州西畴县开展“山、水、林、田、路、电、村”石漠化综合治理。

  【经验启示】

  西畴县各族人民不悲观、不认命,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谆谆教诲,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了以石漠化治理为核心,林草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路径,带来了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干”出来的绿水青山。西畴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实干,以“西畴精神”为引领,党员干部领着干,各族群众自发组织、全民上阵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西畴县森林、草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石漠化土地逐年缩减,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西畴力量。

  “治”出来的幸福甘泉。西畴县通过积极主动探索推行治水新模式,全力在治水、管水和用水三方面做好“水文章”,完善工程性、资源性缺水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地区饮水设施,破解石漠化地区群众饮水难题,守住了各族群众贫乏多年的“生命之源”,各族群众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安全水,在共同参与治水、管水、用水的过程中加深相互理解、增进相互认同、促进心灵契合,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水资源支撑。

  “变”出来的致富产业。西畴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穷则思变、转换思路,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为重点,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探索绿色发展新型产业,走出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子,引领各族群众走上绿色生态发展的增收致富道路,结束了长期以来“有粮吃、无钱花”的局面,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