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楚雄州推动人才发展与民族振兴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09:30:00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总书记的话】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方实践】

  引人才“活水” 浇团结之花

  ——云南楚雄州推动人才发展与民族振兴同频共振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以建设人才强州为使命,坚持把民族事业与人才振兴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引育人才新生态,发挥人才聚合效应,厚植人才发展沃土,着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族地区人才高地,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背景情况

  楚雄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有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等民族。人才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近年来,楚雄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持续推进“滇中崛起区域人才中心、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聚集宝地”建设,努力趟出一条人才赋能民族振兴的“楚雄路径”。

  主要做法

  紧扣引育大局,激发人才源头活水。坚持党管人才,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楚雄“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健全新时代人才政策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工作1+3+N政策体系,形成新时代楚雄人才政策“40条”。紧贴产业需求靶向引育人才,加快打造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雁阵格局,围绕建强“滇中硅谷”“滇中钛谷”“滇中药谷”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深入实施“高精尖缺”引才工程,大力实施“兴楚英才”培养、“高精尖缺”引才、“青年人才”成长、“乡村人才”振兴、“人才质量”跃升人才强州“五大工程”,引进优秀硕博人才192人、急需紧缺人才1469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4个,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中心21个,人才科研平台252个。破除唯学历唯资历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举办优秀农产品经纪人评选、技能人才大赛、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让“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扎实开展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百名专技下基层、“千名硕博进楚雄”等专项工作,实施“一乡一名研究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确保每个乡镇有1名以上研究生,每村有1名以上大学生,向70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优秀干部2014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楚雄州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从源头扩大人才增量,充实爱才引才蓄水池,疏通民族地区引育人才“源头活水”。

  打好人才“组合拳”,汇聚人才新力量。坚持战略定位,聚焦全州重点产业和重要民生领域,实施“兴楚英才”培养工程,累计培育“兴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兴楚电商创业领军人才”“兴楚名匠”等9类专项人才323名。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和彝绣专家智库,打造“彝绣库”,大力培育彝绣大师和传承人,全州共有3名彝绣技能大师获评云岭首席技师、“兴楚名匠”彝绣行业高技能人才17名,形成了一大批彝绣产业领军人才,带动全州彝绣产业发展壮大,年产值达10亿元。建立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大力传承弘扬优秀彝族文化,推动建成AAA级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主题公园。聚集彝族文化研究领域100多名专家人才,编撰了首部展现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自然、文化、风情的《彝族词典》,抢救和保存了大量彝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培养扶持文博类人才,形成了一批楚雄文博领域翘楚,建成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藏品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楚雄博物馆。创新开展“百名专技下基层”“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每年择优选派一批青年后备人才到中央、省、州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研修深造,有针对性地从州级选派100名农业、科技、林业等涉农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县市、乡镇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帮带服务。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1046名专家人才全覆盖联系服务1105个村(社区),到村开展技术帮带、乡土人才培育工作。依托区位优势建设近悦远来人才“洼地”,累计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1家,吸引留学归国人员41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7人(其中博士30人),培育高层次人才29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全面开展合作,搭建柔性引才平台,中国农科院在元谋建立南繁育种基地、签约火麻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全国105家科研机构入驻元谋。围绕楚粳稻、中(彝)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培养楚粳稻骨干成员7人,引育中(彝)医药急需紧缺人才242人,引进新材料、绿色食品技术团队4个(其中1人获省政府“彩云奖”,2人入选省委联系专家);云南国钛金属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楚雄州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产业培育,让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形成强大的人才支撑,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强化服务保障,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出台人才激励“10条”,旗帜鲜明地支持用人主体育才引才,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组建“双创”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人才贷”“人才投”“创新指数贷”,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创业园5个、省级校园创业平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78户,新孵化科技型企业5个。加大人才补助力度,每年财政投入近2000万元,最高给予100万元安居补助,企业引进培育人才最高奖补500万元,创新项目最高扶持资金10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最高给予引导基金2000万元。对本土行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全力支持人才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分层分类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先后遴选确定州委联系专家3批175人,设立“兴楚人才奖”,给予首批12人50万、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出台《楚雄州“兴楚惠才卡”实施细则》,全面落实、不断扩展“兴楚惠才卡”服务事项,为552名楚雄各领域人才发放首批“兴楚惠才卡”,一卡集成12方面27项服务事项,为人才医疗就诊、家属安置、子女就学、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推进人才公寓、特色人才小区、人才服务中心(站)建设,建成2829套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楚雄州认真落实有利于人才长期发展的优惠政策,打造“才聚楚雄”服务品牌,为人才提供个性、精准、优质服务,提升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在营造敬才爱才的良好氛围中,持续增强民族地区人才吸引力,实现人才情归楚雄、团聚兴业美好愿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楚雄州把“党管人才”贯穿到人才工作全过程,创新引才育才模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发挥少数民族区域优势禀赋中,着力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当前重点工作发展中来,积极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良性互动、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的人才动能。

2022年11月,楚雄州高层次人才研修暨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开班。

  【经验启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楚雄州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拿出好政策、提供好环境,不断厚植人才创业沃土,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良好局面,实现人才成长与楚雄发展的双向奔赴。

  创新人才引育是汇聚民族地区发展力量的根本所在。楚雄州依托资源优势,从畅通引育人才源头到激励人才发展,再到保障人才留得住,多措并举、环环相扣,不断提高招才引智水平,全力打造人才工作新格局,努力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全面助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来。

  聚焦资源优势是构筑引才聚才高地的重要抓手。楚雄州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好政策扶持、创业发展、投资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让人才迈开步子,让其谋事有舞台、干事有机会、成事有空间,做到因才施策,释放出人才与基层双向奔赴的澎湃动能,有效解决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

  做好人才保障是营造诚心留才新环境的关键举措。楚雄州积极营造敬重人才、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人才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地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李子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