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总书记的话】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时的讲话
【地方实践】
探索“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
——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走出边疆民族地区牛油果特色产业增收致富新路子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通过探索“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走出了一条牛油果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有效激活了边疆民族地区创业创富发展新动能,边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背景情况
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部和东北部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壤,西北部与西盟佤族自治县毗邻,西部和南部与缅甸交界,全县总面积1893.4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33.399公里,总人口14.4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4%。
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是边地历史上著名的茶盐古道之一,素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的美誉。孟连县城和娜允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991年,孟连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以县城为中心的国家二类口岸。2011年,孟连县被列为云南省五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孟连县是云南省通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其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热区、沿边口岸、民族文化旅游三大优势。
孟连县热区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20.1℃,年均降雨1362.7毫米,全年日照2149小时,土壤排水良好,种植牛油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8年以前,全县经济主要依靠“糖胶茶咖”四大传统产业,甘蔗品种不优、亩产值低、产业链条短,橡胶种植规模饱和、市场价格波动大,茶产业市场经营主体较少、小散弱问题突出,咖啡产业链低端、品牌效应不强,全县农业现代化滞后、综合效益不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年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破除传统产业困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迫在眉睫。
孟连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资源特色,抢抓云南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机遇,精准选择牛油果作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探索实践“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在边疆民族地区闯出了一条产业选得好、分配模式好、组织化做得好的致富路、连心路。
▶主要做法
坚持因地制宜,把产业选择好
孟连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眼睛向外,围绕市场、气候、品种等深入开展调研,审慎选定牛油果作为孟连探索发展高端高品质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从2007年率先在芒街村试种20亩牛油果开始,科学筛选出适合孟连种植、符合国人口味的20余个牛油果优良品种,2014年实现了本土化种植,为规模化种植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以来,孟连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把牛油果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建成年产100万株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五个一批”措施(空地开发利用一批、土地调规种植一批、低效产业置换一批、茶园咖啡园套种一批、庭院经济发展一批)全域扩面种植,近6年来新种植牛油果面积10万余亩、增长约30倍,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村,成为国内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
聚力做优做强,把产业发展好
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加快发展牛油果产业实施意见、牛油果三产融合产业发展八年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明确把牛油果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创新金融帮扶政策,协调云南省农业发展银行、孟连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牛油果贷”,向企业授信3.7亿元,向农户授信1119万元,满足牛油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牛油果精深加工园区,打造牛油果现代农业综合体,引进培育11家牛油果加工企业,试投产牛油果提取物、牛油果冻干粉、果饮料、果泥等4条精深加工生产线,积极发展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衍生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建成孟连生鲜蔬果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打造芒信牛油果小镇,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孟连牛油果节”,推进牛油果与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口岸经济等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强市场推广,着眼打造孟连牛油果区域品牌,申报鳄梨(牛油果)果品质量等级云南省地方标准,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盒马鲜生、农夫吉采等国内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建成全国首个牛油果盒马村,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孟连县成为全国唯一能够稳定批量向市场供应优质牛油果的产区,成功替代全国15%左右的进口份额,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立足多方共赢,把利益分配好
探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孟连县委、县人民政府、国有管理公司、龙头企业、基层党组织、农户共同构建了市场风险共担、发展效益共享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同体。
探索建立“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占30%,企业以苗木和技术入股占30%,国有管理公司及合作社、村集体占40%,其中,国有管理公司占15%用于公司正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合作社占15%作为运转发展经费,村集体占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优先吸纳附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之外的务工收入,形成产业发展、公司盈利、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共富局面。
注重组织化推动,把资源整合好
云南省在沪滇协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项目上给予倾斜和支持。普洱市制定推进牛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乡村两级组建牛油果产业发展先锋队,动员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先种起来,为群众作示范,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到发展牛油果产业中来。
孟连县委、县人民政府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亿元,带动1.4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到牛油果产业开发中来,孟连县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1.7亿元,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按300元/亩的标准为农户发放补助,解决牛油果种植前3年无收益的问题。各村党组织全覆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9个,累计入股合作土地约5万亩。目前,牛油果产业已覆盖全县1.1万户3.5万人,超过常住人口的1/4;种植面积10.81万亩,投产面积2.04万亩,鲜果产量1.73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孟连牛油果”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牛油果从小县城走向大市场。
孟连县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潜心发展牛油果产业17年,成功在边疆民族地区闯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农增收新路子。
【经验启示】
孟连县通过探索“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走出了一条牛油果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让各族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具有启迪意义和示范借鉴作用。
把准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正确方向。孟连县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准确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选准牛油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牛油果产业扩面提质,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找准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正确路子。孟连县准确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选准牛油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牛油果产业扩面提质,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共同致富的利益机制。孟连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探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县委、国有管理公司、龙头企业、基层党组织、农户共担市场风险,发展效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一整套利益分配模式,优先吸纳附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让各族群众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之外的务工收入,形成产业发展、公司盈利、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共富局面,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公平分好蛋糕,整合涉农资金,出台奖补政策,推动农户、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迈上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发达、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孟连县始终牢记“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殷切嘱托,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乡村振兴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坚持把联农带农、促农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领农户更好地融入大市场,带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迈上共同富裕之路。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