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引人才“活水”浇团结之花——楚雄州推动人才发展与民族振兴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7日 09:01:27  来源: 云南网-民族时报

  原标题:引人才“活水”浇团结之花——楚雄州推动人才发展与民族振兴同频共振

深圳文博会期间,楚雄彝绣和彝族弹唱吸引了不少观众。胡妤雅 摄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建设人才强州为使命,坚持把民族事业与人才振兴工作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持续推进“滇中崛起区域人才中心、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聚集宝地”建设,努力蹚出一条人才赋能民族振兴的“楚雄路径”。

  紧扣引育大局

  激发人才源头活水

  坚持党管人才,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楚雄“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目标,健全新时代人才政策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工作“1+3+N”政策体系,形成新时代楚雄人才政策“40条”。紧贴产业需求靶向引育人才,加快打造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雁阵格局,围绕建强“滇中硅谷”“滇中钛谷”“滇中药谷”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深入实施“高精尖缺”引才工程,大力实施“兴楚英才”培养、“高精尖缺”引才、“青年人才”成长、“乡村人才”振兴、“人才质量”跃升人才强州“五大工程”,引进优秀硕博人才192人、急需紧缺人才1469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4个,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中心21个,人才科研平台252个。破除唯学历唯资历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举办优秀农产品经纪人评选、技能人才大赛、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让“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同时,扎实开展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百名专技下基层、“千名硕博进楚雄”等专项工作,实施“一乡一名研究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从源头扩大人才增量,充实爱才引才蓄水池,疏通民族地区引育人才“源头活水”。

  打好人才“组合拳”

  汇聚人才新力量

  坚持战略定位,聚焦全州重点产业和重要民生领域,实施“兴楚英才”培养工程,累计培育“兴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兴楚电商创业领军人才”“兴楚名匠”等9类专项人才323名。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和彝绣专家智库,打造“彝绣库”,大力培育彝绣大师和传承人,全州共有3名彝绣技能大师获评云岭首席技师,有“兴楚名匠”彝绣行业高技能人才17名,形成了一大批彝绣产业领军人才,带动全州彝绣产业发展壮大,年产值达10亿元。建立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大力传承弘扬优秀彝族文化,推动建成AAA级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主题公园。聚集彝族文化研究领域100多名专家人才,编撰了首部展现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自然、文化、风情的《彝族词典》,抢救和保存了大量彝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培养扶持文博类人才,形成了一批楚雄文博领域翘楚,建成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藏品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楚雄博物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全面开展合作,搭建柔性引才平台,中国农科院在元谋建立南繁育种基地、签约火麻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全国105家科研机构入驻元谋。云南国钛金属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楚雄州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产业培育,让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形成强大的人才支撑,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强化服务保障

  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出台人才激励“10条”,旗帜鲜明地支持用人主体育才引才,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组建“双创”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人才贷”“人才投”“创新指数贷”,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创业园5个、省级校园创业平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78户,新孵化科技型企业5个。同时,加大人才补助力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分层分类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出台《楚雄州“兴楚惠才卡”实施细则》,为552名楚雄各领域人才发放首批“兴楚惠才卡”,一卡集成12方面27项服务事项,为人才医疗就诊、家属安置、子女就学、金融服务等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建成2829套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打造“才聚楚雄”服务品牌,为人才提供个性、精准、优质服务,持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吸引力,实现人才情归楚雄、团聚兴业美好愿景。(省民宣)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