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发展乡村旅游,促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 15:46:37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总书记的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时的讲话

  【地方实践】

内强自身 外引助力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

发展乡村旅游促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依托当地自然环境资源,内强自身、外引助力,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破解乡村旅游业发展难点,催生乡村旅游华丽蝶变,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为全村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背景情况

  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位于三江并流的腹心地,是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民族世代聚居地,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51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的村寨,成为迪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缩影。

  近年来,启别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拓展“党建+旅游发展”模式,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本引入、农民参与,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振兴、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激活了自然风光、空置农舍、民族文化、农家餐饮等一系列乡村资源,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强引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主要做法

  凝心聚力建家乡,古寨村落生机盎然

  坚持党员带头、群众紧跟、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大力培育扶持乡村旅游带头人,引领群众积极投入乡村旅游各项建设中。突出产、村、人、文、景融合发展,制定管控特色风貌、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完善服务配套、提升人居环境五大路径,协调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两污”设施、生态景观治理等项目,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中增强“五个认同”。

  通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思想沟通、实施政策倾斜等多重措施,吸引一大批外出能人回乡创业,激励带头干事创业。邀请优秀党员、技术专家,以“理论培训+实地演练”的方式,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活动,唱响做实“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激发各民族参与建设最美启别村的热情,勾画出和谐启别、生态启别、文化启别、健康启别、幸福启别的美好风景。

  走精品发展之路,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引进实力企业,组织成立民宿合作社,建成精品酒店4家,精品民宿22家,床位近700个,带动覆盖旅游从业人员180余人,其中,当地少数民族从业人员占96.8%,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余元,实现年总收入600余万元。

  大力推进生态有机农业发展,建成一批富民强镇的绿色食品基地,哈达农庄生态养殖公司生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哈达农庄冰酒、滇红重瓣食用藏玫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培育特色农家乐及餐厅饭馆20余家。民房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催生民宿满园春色,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守护好绿水青山,赋予农旅融合新内涵

  着眼农旅融合,积极培育以乡村旅游为主,稻田鱼、冰葡萄、中药材等养殖、种植业为辅的产业布局,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冰葡萄640亩,带动农户240户760余人,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体验农业,布局种植油葵、油菜、稻田画等景观作物,策划稻田摸鱼等农旅体验项目,挖掘丰富的餐饮文化、手工技艺,开发农特产品及手工艺品,引导游客全方位深度参与农耕体验,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全力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大力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四美”创建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游客获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体验感。河清岸绿,生态启别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充分挖掘民族歌舞、民俗风情以及民族美食等文化内涵,以弦子锅庄、阿尺木刮、塔城热巴等传统民族文化为依托,与周边热巴队、玛丽玛萨传统文化表演队、传统藏式手工艺制作团等达成协议,为游客提供民族歌舞表演,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纳西族村民段世忠,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精通藏族传统乐器弦子,随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带领村民表演弦子、舞蹈节目,一晚上便可以挣到上千元。他还组织了10余名同样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各族村民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数据库收录工作,保护民族文化优质资源,守住民族文化遗产根脉。

  精心组织丰收节等各类群众性活动,开辟专题音乐坊、哈达组舞台、酒坊、弦子坊等一批传统文化体验区和“三奶凉粉”“万秀豆花”等农户家庭式文化体验项目,农户与村集体、企业、游客联系更加紧密,直接、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群众不断增加,促进各民族在启别乡村旅游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丽画卷。

  民族团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文旅业的发展为不同民族文化提供了展示舞台,让特色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更促进了民族团结。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嵌入式发展做活做火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主客共享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民族文化引擎赓续文脉根基、通过乡土文化带动产业兴旺,始终坚持讲好启别故事,传播好启别乡村旅游声音,让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助力塔城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4年2月9日,游客在天域塔城精品客栈非遗工坊体验传统饵块制作。

  【经验启示】

  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把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作为促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乡村全面振兴,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共同家园进一步形成和稳固,启别村探索乡村旅游促乡村全面振兴的做法及经验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坚持主线牵引是核心,共同富裕是目标。坚守为民情怀,处理好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关系,切实带动各族人民增收致富,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启别村通过向游客展示多民族共居共乐、多民族传统文化交流交融,让农民变演员,让游客充分感受独特的启别文化,在发展旅游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响“民族团结+乡村旅游”全域牌。同时充分利用好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机遇,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产、村、人、文、景融合发展,制定管控特色风貌、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完善服务配套、提升人居环境五大路径,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留住田园乡愁。

  发挥组织引领是关键,基层治理是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键在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启别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优势,改变以前“孤雁行”的困境,凝聚起“齐上阵”“多对一”的联建组织力量,变村庄为景点,变农舍为农家乐,实现乡村抱团发展、产业抱团变活的新转变。探索推行德治、法治、自治、共治、联治、智治融合治理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凝聚人心,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蹚出基层治理新途径,让人人都端稳乡村旅游的金饭碗,盘活治理各方力量,通过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抓住治理激活乡村旅游,让治理效能+擦亮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是品牌,民族文化赋能是名片。文化赋能是乡村旅游的定星盘,启别村致力于把文化要素注入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之中,始终坚持深入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族文化、珍贵的非遗文化,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塔城多元文化吸引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力,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培育壮大乡村旅游经济,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启别村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交流交融的和谐圣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辖区内盛行古典热巴舞、锅庄、弦子等民族舞蹈,逢春节、赛马节、转山节、斗牛狂欢节、火把节、丰收节等传统节日,各民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体竞赛活动,以文化共荣促进心理共融。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李子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