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团结共融成就和合之美——玉溪市新平县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30日 15:09:00  来源: 云南网-民族时报

  原标题:团结共融成就和合之美——新平县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大美新平

  马缨花开满致富路,芦笙吹响幸福欢歌;和谐祥音在山间回荡,团结故事各村寨传;村连村,寨连寨,村寨相连如山水……

  “‘和合’蕴含着包容、进取、团结、创新的性格;‘共融’符合新时代我国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和实际……”一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歌曲——《和合共融》,奏响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的时代主旋律。

  新平县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位于滇中部偏西南,居住着汉、彝、傣、哈尼、拉祜等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新平县各族儿女携手,共同打造了“中国花腰傣之乡”“褚橙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等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步入新征程,新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各民族融合共居、和谐共荣、美美与共的“和合共融 大美新平”为主题,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突出“融”的导向,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谱写着一幅同心协力、团结奋进、繁荣发展的动人画卷。

非遗技艺传承

  增进文化认同 营造“融”的氛围

  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一场2024年非遗文化进校园暨“凝聚书香力量 共筑文化老厂”活动在新平县老厂中心学校举办。

  “大家知道我们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吗?”“大家知道刚才分享的汉语词句实际上是可以用彝语读出来、用彝文写出来吗?”活动中,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叙事长诗《董永记》(民间文学类)代表性传承人白家顺、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吾查们查》(民间文学类)代表性传承人朱兆东上台教大家用彝语读、用彝文写简单的数字、日常用语。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白家顺和朱兆东一直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而他们,还有一个重任——讲好《董永记》的故事。

  彝族叙事长诗《董永记》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先后发现清代抄本和民国抄本各1部,两份抄本之间呈“母子”关系,其中民国十四年抄本已被云南省有关部门收集保存,并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清代抄本现由白家顺保存和传承。

  “《董永记》传说在民族交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到了老厂,随后被彝族群众认同,并被改编成了彝文《董永记》进行传播,是见证彝汉文化交流、交融和认同的重要历史文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白家顺说。

  近年来,新平县积极举办彝文版叙事长诗《董永记》传承培训班,邀请白家顺、朱兆东授课。而这,仅是新平县结合实际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和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的一个缩影。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新平县制定出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办法,加大项目申报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文物保护单位14个、非遗传习馆(室)13个、非遗工坊4个,共认定非遗保护项目121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2人;完成傣族传统舞蹈“虎头舞”、彝文版《董永记》等民族优秀文化、重点古籍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实施扬武彝族民间创世花鼓舞、新化龙头四弦制作技艺和四弦舞保护传承项目及花腰傣原生态实景歌舞剧《喊月亮》创作演出精品文化工程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更加丰厚的滋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深深扎根于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新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宗教局局长孔天平表示,新平县始终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抓好、抓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新平县推动“五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各基层阵地作用,持续推进领导宣讲、专家宣讲、群众宣讲、网络宣讲;深挖红色资源,为“五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累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学习体验活动177场次,参与人数达6.2万人次。

  同时,新平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组建宣讲团,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宣讲,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等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精神力量。积极创作和传播反映民族团结理念的产品,目前创作《同饮一江水》《马缨花开向北京》等舞蹈、小品、小调、歌曲等优秀文艺作品226个,以激发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热情。

  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新平县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推普一起走”活动,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基本内容,积极开展“推普好家庭”“普通话普及示范村”等评选活动,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在新平县各族儿女心中深深扎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各族儿女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推动经济发展 夯实“融”的基础

  “酸了那个酸,辣了那个辣,新平的腌菜最板扎……”近段时间以来,一首《新平腌菜》的歌曲广为传唱。伴随着轻快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新平腌菜更加让人垂涎欲滴。

  在位于古城街道昌源社区老方寨小组的腌菜加工厂里,新平腌菜特有的酱香气在空气里弥漫开来,工人们正忙着对腌制好的成品腌菜进行打包、装菜。

  “这些腌菜的原材料都是从老方寨和周边村子收购来的,腌菜的畅销也让这个小小的加工厂成了大家增收致富的载体。”腌菜厂现场负责人方丽芝介绍,除了让大家栽种的青菜不愁销路,工厂还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这样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故事,同样在新平县成片的柑橘林里上演。

  新平县地处哀牢山脉东麓、红河谷沿岸,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成为南亚热带最佳柑橘种植区之一。2020年6月底,新平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2.95万亩,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柑橘)特色县。目前,全县形成50亩以上连片水果种植基地294片,面积共计18.61万亩,有适度规模种植基地1222个。

  以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成公司)在漠沙镇鱼塘梁子开发的万亩现代柑橘种植基地为样板,新平县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公司作为民族地区的企业,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团结所在地的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鼎成公司总经理王文明说。

  据介绍,漠沙镇居住着汉、傣、彝、哈尼、苗等民族,引进鼎成公司后,公司对漠沙镇的鱼塘、仁和、龙河、团结4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在鱼塘梁子开发了万亩现代柑橘种植基地,当地各族群众由农民变身基地“工人”,得到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收入两份收益。

  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新平县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适应相匹配,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紧扣云南绿色矿冶集聚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大发展定位,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方面,新平县积极构建“一核三极三带”及生产力布局,戛洒“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旅游项目顺利完成,一批高端酒店建成运营,戛洒文化旅游增长极效应日益凸显;依托河谷温室气候,漠沙镇优势产业加速发展,逐步形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极和南部次中心。同时,新平县重点矿冶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加工制造业提速发展,形成桂山片区、绿色钢城片区和戛洒片区“一园三片”的空间格局,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另一方面,新平县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政策和投入保持总体稳定;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四个全覆盖”有效落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全面巩固;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深化红河水系保护修复工作,实施12个乡镇(街道)级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新平县实现生产总值279.6亿元,名列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首位,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各族群众和合共融

  立足互嵌共融 拓宽“融”的平台

  5月9日至10日,优美流畅、动人心弦的歌声萦绕在新平县委党校报告厅,新平县2024年“聂耳杯”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决赛和展演活动在这里举行。

  《小池》《上春山》等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醉美新平》《彝山美》《花腰田边》等歌曲充满了对党和国家、民族和家乡的深切热爱……通过一首首歌曲,新平县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也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近年来,新平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

  通过举办“青云杯”新阶人士篮球邀请赛、“团结奋进·白羽飞扬”羽毛球邀请赛等跨州(市)、县区域交流活动,新平县进一步增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增进文化认同;成功申报“戛洒耀南大平掌战斗遗址”“花腰田间”等3个市级少先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举行2023年“小小星火”讲解员暑期实践暨“石榴籽一家亲”各族青少年交流夏令营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感悟祖国的发展与成就;针对假期小学生看管难、作业无人辅导等问题,每个假期组织开展情暖童心·七彩假期——“红色小课桌”活动,动员“返乡”大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小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授课,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学习、帮助。

  “强化思想引领、抓实活动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这是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新平实践。”新平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杨晓梅表示。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近年来,新平县始终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抓落实,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016年,为助推哀牢山区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新平县启动易地搬迁项目,在自然条件较好、傣族聚居的戛洒江畔建设一个多民族互嵌式居住新社区——曼哈社区,安置来自5个村49个村民小组的汉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白族等近2200名群众,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社区建成之后,从空间融入、文化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等方面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搬进新家园,我们过上了新生活。在这里,大家像一家人,手拉手一起奔向幸福。”搬迁群众李花说。

  曼哈社区的探索,正是新平县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新平县以社区为主阵地,组建新平县互嵌式发展社区联盟,各社区共同遵守“产业共谋、文化共融、治理共抓、互嵌发展”盟约,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通过整合曼哈、锦秀等基层社区资源优势,探索构建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新路径。

  同时,不断延伸拓展由新平县牵头组建的全国第一个“行政接边地区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经验做法,打造富有新平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示范矩阵”,牵头组建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饮一江水,命运共相连”等系列主题活动;发起组建“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学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社会组织延伸,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戛洒镇地处三州(市)五县的交通交汇处,哀牢山的雄伟和红河谷的柔美在这里融合,碰撞出独特的自然景色和绚丽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新平县在戛洒镇最大的花腰傣聚居村寨平寨社区平寨小组建设集居住、生产、传承、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花腰傣传统民居民俗传承项目“花腰田间”,以项目带动平寨村和南恩河沿河旅游。

  占地28亩的“花腰田间”植入了丰富的花腰傣文化体验项目,除了土掌房、梯田等景观外,还把花腰傣传统民俗中照电筒、赶花街、恋爱、农耕等文化进行真实的场景呈现。同时,通过“酒店+茶文化”“酒店+民俗文化”“酒店+农耕文化”等“酒店+”创建模式,切实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文化体验度。

  “花腰田间”,也成为新平县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之一。

  为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篇文章,新平县持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优化提升“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体验游”“扬武滇中、滇南、思普三地委联席会议旧址—大平掌战斗遗址(陇西世族庄园)”“新平戛洒镇大槟榔园—漠沙镇南碱花腰傣民俗体验”等3条省级精品旅游线路;探索“赏花+节庆”“赏花+美食”等业态,打造融观赏游玩、生态休闲、体验文化于一体的“赏花经济”;充分利用哀牢山茶马古道文化资源,积极推动茶马古道文化及沿线保护开发,开发建设云海日出、石门峡、瀑布等景点,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哀牢山茶马古道文化。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

  新平县通过因地制宜、特色明确的工作举措,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美丽的戛洒镇新寨村

  维护和谐稳定 保障“融”的效果

  “做到共联共管有利于哀牢山旅游高质量发展,利用资源优势进行集中管理,同时也可以间接地带动周边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共联共管能够极大拉动两地农特产品的相互流通,群众文化的沟通交流,能提升哀牢山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7月,新平县政协联合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走进哀牢山,召开了一场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协商哀牢山片区生态旅游共联共建共管事宜。

  新平、镇沅两县因哀牢山紧紧相依相连,哀牢山富饶而独特的自然资源给两地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厚植了根基和底蕴。协商议事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最终,两县达成了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衔接产业发展规划、串联旅游业态产品、联动旅游市场管理四个方面的共识,还签订了哀牢山片区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新平县制定出台《新平县政协“院坝协商”工作规则》,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发挥贯穿于助推农村普法强基、移风易俗等各个过程,“院坝协商”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凝聚群众共识的重要渠道。

  “通过不断推动协商组织延伸到一线、协商平台搭建到一线,能够进一步拉近各族群众心理距离、增进各民族情感交流,营造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

  最强大的力量,是齐心协力;最有力的举措,是凝心聚力。

  新时代,新平县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持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切实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入实施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新平县把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全县普法教育范畴;组建3615人的四支普法队伍,分级分片包干开展“法律四进”活动;与时俱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创新,形成“民俗文化+双语普法”“趣味山歌音频视频+普法”等宣传品牌。

  同时,新平县成立新平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受理平台、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12345政务热线服务中心等“一平台八中心”,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多元解纷机制;建成乡村两级综治中心136个,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纵横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推进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县人民检察院检调对接“两进”中心工作模式,推动综治、司法等业务深度融合,实现诉调、访调、检调“无缝衔接”。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新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确保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更加牢固。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3年,新平县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9年,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如今,新平县已创建成国家级示范单位2个、省级示范单位32个、市级示范单位116个,获国务院表彰单位和个人2个。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幕已经开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是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新平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周保锐表示,新平县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记者 胡娇)

责任编辑:李子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