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沧市凤庆县新华彝族苗族乡苗族文化传承展览展室,苗族服饰、绣片、织布机、芦笙等有序排列,墙壁上的彩绘展板营造出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绘就出一幅和谐相处、共融共生的生动画卷。
新华彝族苗族乡是临沧市苗族聚居最多的乡镇,当地民风淳朴,苗族刺绣、纺织技艺、沃沱罗酒、芦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据统计,目前,新华彝族苗族乡共有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县级非遗项目11个,省市县非遗传承人9人。
“参加贵州‘村超’表演以后,我们苗族芦笙舞越跳越火了,乡镇上有重要的活动,芦笙舞就有登台的机会”演员马国军介绍道,苗族芦笙舞分为祭祀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两大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祀性舞蹈“箐鸡摆尾”,舞者少则三五人,多则二三十人、近百人,舞者抬腿、转身动作幅度很大,显得既有力量又缠绵优美,随鼓点和芦笙曲调变化,舞步缓急相间,节奏分明,变换出优美舞姿,上肢动作少,腿上动作多,以腰、膝的自然颤动为舞蹈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新华彝族苗族乡党委、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等前沿阵地,组织非遗人才开展文化活动,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同时,探索将传统的师带徒、家族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多元化育才新模式,实现非遗传承“老、中、青、幼”有序衔接。
“我们利用自习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习苗族芦笙舞,培养学生群体对芦笙非遗的认知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瓦屋中心校校长杨忠良说,让学生直观地领略芦笙舞的魅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步,新华彝族苗族乡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聚焦组织、产业、人才、文化振兴、深挖民族文化特色亮点,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模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新篇章。
云南网通讯员 李亚权 王继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