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德宏州:细品“融”滋味 让“一家人”理念入口也入心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3日 08:54:43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细品“融”滋味 让“一家人”理念入口也入心——德宏州打造美食品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创新实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怒江下游,她从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在经历世事沧桑的洗礼中,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多个民族依托当地生物多样丰富、热区资源富集的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实践中,频繁互动、交融共生,各民族共创共享、多元生态的特色饮食应运而生。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实施的旅游促“三交”计划开展2年多来,在全国各地旅游促“三交”金点子频现的浪潮中,德宏致力于打造美食品牌,让饱含质朴与融合之美的“舌尖上的德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奔赴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广阔平台。

  如今,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一枚瑰宝,德宏美食成为激活当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一池活水。这种展现中华文化一体多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德宏“融”滋味,仿佛一面透镜,透射出德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扩大交往、缩小差异、文化交融的景象,让“一家人”理念入口也入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画像跃然纸上。

芒市2024年泼水狂欢节民族团结餐长街宴 杨安社 王世蕊 摄

  美食“融”印记,从一味香到多元美

  德宏生活着4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在具有流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大众性、互动性等特点的旅游产业的升级迭代中,德宏美食在各族游客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兼收并蓄、不断改进、更加丰富,“融”的特质更加凸显。

  比如“撒撇”这个傣味菜的典型代表,从广义上来说,撒撇是用特制配料凉拌肉食的代名词。

  现如今,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这种源自傣族群众的美食逐渐花样翻新,柠檬撒、坚果撒、茄子撒等各种口味陆续出现,“万物皆可撒”在德宏成为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德宏民族美食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2022年,撒撇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撒撇作为德宏“十大名小吃”之一首次亮相。

  盈江火烧猪,也是源自傣族群众的一道美味。选用本地小耳猪在腹腔填充香料,用盐巴和灶灰搅拌均匀涂在表面后烘烤。之后,清水洗净、切成薄片,就着折耳根、芫荽、小米辣等做成的蘸水蘸食,辣中带着酸、酸中带着香、香中带着脆。

  “这真的是一种让人上头的美食。最初,看着粉粉嫩嫩的肉我担心不熟还不敢吃,可是一吃之后竟然停不下来。我虽然已经回家了,可只要我身边的人去德宏旅游,我就会强烈推荐去尝尝火烧猪。”“新昆明人”王阳一边跟记者说着一边忍不住咽了口水。

  盈江60多岁的傣族老大爹岳小金告诉记者,以前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办喜事的时候他们才会做这道菜。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平时赶集随时可以买来解馋。而且,为了适应各族群众的口味,商家还调出不同口味的蘸水,原本局限一域的火烧猪摆上了更多地方、更多人家的餐桌。

  2022年6月,盈江傣族火烧猪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梁河南甸土司宴、阿昌烧鸡等多种美食都是如此。这一道道具有“融”滋味的传统美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消费群体从原本单一民族转变为各民族共享的美食,成为德宏各民族融合发展的明证。

  除了口味的多元化,德宏美食的菜品形式也在逐渐多元化。在德宏,有着属于它的满汉全席——“孔雀宴”。

  “孔雀宴”由“品德宏”餐厅总经理黄剑和自己的厨师团队在多年前创作,德宏是它的发源地。

  据黄剑介绍,“孔雀宴”形似孔雀开屏,由22道德宏世居民族的特色菜品组成。孔雀的五层尾巴代表德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孔雀头代表党和政府,这样的设计一则表示德宏是民族的大熔炉,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相亲相爱;二则表示“孔雀开屏,迎八方宾客。”

  “通过‘孔雀宴’,可以说是一桌吃遍德宏,用最短的时间领略德宏的民族文化。”黄剑表示。

  如今,“孔雀宴”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孔雀宴”的热销,也象征德宏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丰富餐桌和民族文化播撒至全国各地。

  中国传统糕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在大江南北都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在德宏也一样。

  说起糕点就不得不说梁河县的吉祥楼。负责人刘柯岑是梁河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家的盐卷闻名周边县市,在芒市、盈江县、瑞丽市和腾冲市都有“粉丝”,成为梁河的特色伴手礼,2020年还入选了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没来德宏之前,感觉这个边陲民族地区是神秘的。来了之后才发现,虽然这里有着独特的美食,可是这里的孔雀宴和北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北方人喜欢的面做的糕点也深受大家的喜爱,果然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啊。”来自陕西的游客杨元感慨不已。

  据初步统计,仅今年7月就有近350万人次的游客在德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感受“有一种叫德宏的幸福”。

  各地游客来到德宏,品味德宏不断花样翻新的“人间烟火”的同时,深度参与并充分感受德宏溢满“一味走向多元”“融”印记的民族美食,感悟着德宏饮食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质,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一体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理念悄然入心。

品味美食

  美食“融”智慧,从理相通到心相连

  在德宏,流传着这样一首阿昌族群众编的山歌:户撒好,户撒好,户撒“过手”忘不了,吃了“过手”想“过手”,“过手”味道实在好。

  这首歌唱的就是源于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的美食“过手米线”。因其吃时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将拌料放在米线上,之后用手将加了拌料的米线送入口中食用,故得此名。

  “当地气候炎热,吃米线时通常会配着特制的酸水开胃。”陇川县过手米线县级非遗传承人熊发表示,别看只是一碗简单的汤,背后可是千百年来阿昌族群众生存智慧的结晶。

  细品德宏的每一口佳肴,竟与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理念不谋而合。

  药膳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包含着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发挥相当于药的作用,跟人类的健康直接有关,这便是“药食同源”。

  在德宏,傣族的撒撇、景颇族的竹筒煮鳝鱼、傣族的帕哈煮螺蛳均为典型的药膳。酸可开胃,辣可祛湿,由于在以湿热环境为主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各族群众养成了以酸辣苦香为食物主基调的饮食习惯,“药食同源”的中华饮食文化理念在边疆德宏延续。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非遗传承人、云岭工匠张国荣本是大理人,2000年来到瑞丽后就再也没有离开。在他看来,德宏美食的烹饪方式也充满了智慧,

  “以前我喜欢重油重盐的菜系,在瑞丽生活20多年下来,这里少油少盐且多使用舂、煮、拌等烹调方式的美食征服了我的肠胃。”爱上这里的味道后,张国荣还在瑞丽市开了一家傣族特色餐厅“勐卯宴”。

  多年来,张国荣发现,“靠山吃山,靠江吃江”的自然生存之道在德宏美食文化中显得格外明显,比如景颇绿叶宴。

  绿叶宴以当地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舂、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2022年,景颇绿叶宴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提到水果做菜,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黑暗料理”。但在德宏,水果品种丰富,当地群众就地取材,以果入菜,烹制出各式各样的“水果宴”:芒果炒牛肉、杨梅过手米线、菠萝饭、水果蘸辣椒……眼花缭乱的美食让德宏各族群众的餐桌更加丰盛。

  在德宏各族群众的菜谱里,无论是叶上的虫、树上的花、草丛的芽,还是蚂蚁的蛋、土里的蛹,在采摘捕食时,中华文化哲学智慧中对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在祖国西南一隅,德宏各族群众始终秉承着中华文化尊“道”守“德”,“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与中原地区自然生态观的相通,也将边疆群众与内地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制作泼水粑粑 雷斑努 摄

  美食“融”磁场,从随心游到为食游

  随着美食品牌不断走红,德宏旅游行业蓬勃发展,让更多人锁定了因“食”而动、为“食”而游的“味蕾游”,从而更加频繁地促进各族游客、游客与当地群众之间的交融互动,为德宏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拓宽广度、延伸深度、提高频度、增强热度。

  今年3月,芒市2024年目瑙纵歌节在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文化园如期举行,德宏各族群众与国内外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小商品展的美食区里,面对辣椒拌水果、手抓饭、过手米线、钵钵鸡、羊肉串等美食,时不时听见有人问“这是什么民族的食物”,而“我们这里的食物不分民族”成了最响亮的回答。

  在芒市2024年目瑙纵歌节、泼水节期间,目瑙纵歌万人狂欢、“芒市味道”美食体验行及“名小吃”“名菜”推介、民族团结长街宴、德昂族酸茶等精彩纷呈的表演、琳琅满目的特产、令人垂涎的美食等,让各族群众“同过一个节、同唱一首歌、同吃一桌宴、同跳一支舞”,畅叙情谊,交流互鉴,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根植于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梁河县历史上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历史悠久的土司文化和美食文化。

  曾经,受汉文化的深刻影响,梁河土司酷爱中原风味和傣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有机结合的美食,形成了独特的土司饮食文化,“南甸土司宴”应运而生。

  梁河县河西乡南甸食坊老板娘江于萍说,以前,土司家里喜宴、过年、清明等节庆都会做锅子菜招待贵客。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锅子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美食。

  如今,来自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地的游客多了,江于萍研制出树番茄、西红柿、腌菜膏、木瓜等各种蘸水满足各地游客的口味。

  在同吃一桌菜中,各族游客共享美食,了解德宏文化,爱上德宏美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生动呈现。

  52岁的阿昌族老板赵兴玲在梁河县河西乡开了家上忙别阿昌农家乐,除了各种家常菜,她家最有特色的便是阿昌烧鸡。

  “现在旅游热了起来,腾冲、东北、广州等各地的游客都想尝一尝地道的阿昌烧鸡,店里天天满座。前些天,一个四川的客人还给我打电话,跟我交流怎么做烧鸡。”自己的烧鸡受到天南海北的人们喜欢,赵兴玲很骄傲。

  不仅如此,近年来,德宏还积极营造“各民族节日都是我们的共同节日”的浓厚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在“春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德宏州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全过程、各方面。深挖德宏美食旅游资源,开展美食品牌评选和“德宏美食推介官”抖音视频挑战大赛,“美食德宏”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每当夜幕降临,芒市的新玩场唐人街上的人们逐渐多了起来,在那里,不仅有傣族的泼水粑粑、菠萝饭、阿昌族的过手米线、景颇族的手抓饭、缅甸泡鲁达、越南春卷等当地特色美食,还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美食街展现着德宏这座城市包容的特质,成为华夏大地上一个美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百花齐放的大舞台。

  2023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在全省的32个项目中,德宏州芒市新玩场街区位列其中。

  除了新玩场,勐巴娜西、傣族古镇等美食集市的搭建,让民族餐饮文化之花盛开孔雀之乡,汇聚全国特色美食于一体,通过美食,将各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美食品牌在传承民族文化、讲好德宏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德宏州还将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以孔雀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切入点,聚焦小吃、民宿、街区、边境等“4+N”场景,准确定位和策划推出德宏美食、界桩打卡、乡村旅游等产品及一批产品优、业态新的精品旅游线路,为的就是让德宏美食促“三交”更具吸引力,也更有发展力。

  据统计,今年暑假期间芒市接待游客超390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旅游收入超44.5亿元,同比增长26%。数据背后,是德宏美食品牌聚集的旅游效益逐渐显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亮眼的成绩单。

绿叶宴 朱边勇 摄

  美食“融”动力,从吃得好到添活力

  四方食事,不过人间一碗烟火。

  芒市三台山乡是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和游客前来考察、调研、采风。看到民族文化蕴含的发展商机,村民赵腊退毅然向亲戚朋友借钱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德昂族特色农家乐。

  赵腊退根据不同游客的饮食习惯,将德昂族民族文化融入菜品的制作过程中,橄榄撒、笋子鸡、茶叶菜等德昂美食深受游客喜爱,做到民族文化宣传与美食品鉴双结合,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全面融合。

  在德昂民族文化的加持下,出冬瓜村以讲好“一个民族的跨越”“一杯酸茶的传承”“一桌盛宴的推广”“一张名片的振兴”四个故事为主线,持续发展乡村旅游。2023年以来,全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得到同步增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松花糕、大薄片……梁河九保古镇的美食令人眼花缭乱。

  2013年,梁河九保古镇春节美食文化街正式开街。10年来,九保美食品类越来越丰富,美食街知名度越来越高。梁河也借助举办各种美食节,打造地方特色美食,对于凸显特色、提高知名度、增加群众的幸福度指数、拓展游客消费空间、拉动民生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德宏不断丰富传统乡村旅游业态,打造回贤村、雪梨村、银井村、芒岗村、下勐劈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村,成立4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建成乡村客栈40余家、农家乐300余家,实现企业创利、群众创收,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9月5日至9月17日,2024瑞丽古城美食嘉年华暨焰火瀑布秀活动举行。

  美食集市里,除了音乐和啤酒,还有各种地道正宗的美食。此外,民族文艺表演、流行歌舞、云南打歌,一场场精彩表演轮番上演,点燃古城热情。

  日前,德宏推介了芒市夜生活的N+1种打开方式,其中芒市大河夜市、新玩场集市、夜宵宝地南蚌小区、傣族古镇等这些“烟火气”聚集的地方,在促进美食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城市扩大消费、发展夜经济、助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等重要的工作抓手。

  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德宏都在致力于资源优化组合,赋能商圈在发展繁荣中不断创新发力,以“美食”+“文旅”拉动烟火“夜经济”,让“夜经济”和城市商圈搭建起更广阔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让各族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在奔赴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美食纳入德宏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拓宽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增添了无限的可能。

  8月20日,德宏公布了一批当地特色小吃名店、美食老字号、2023年度德宏特色早餐店、2024年度德宏特色早餐店及2024年度德宏特色宵夜(烧烤)店。

  这是德宏在口碑、品牌和影响力上下功夫的力证。通过名小吃评选、游客推荐等特色活动,打造一批有代表性、有颜值、有故事、易被游客接受的美食IP;发布多元美食榜单、丰富打卡攻略、创新小吃包装等,抓住各地游客、美食爱好者、自媒体创作者的味蕾,全力打造“美食德宏”品牌,德宏美食的影响力和旅游促“三交”号召力不断增强。

  2023年,德宏全州共接待游客3068.21万人次、同比增长48.46%,实现旅游总收入366.31亿元,同比增长85.96%。作为吃住行游购娱之首的吃,在这组数据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德宏美食使得各族群众共同奔赴美好幸福生活的脚步更加强劲有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下一步,德宏将重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金字招牌,打造美食、生态绿色、边境旅游“三张牌”等旅游新名片,以美食品牌推动“彰文兴旅”欣欣向荣,让各族群众在品味民族美食中享受祖国大好河山、感悟中华文化、促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划:陶红 记者 马新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德宏州民族宗教局提供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