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临沧:以“融”促“融” 美美与共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3日 10:09:00  来源: 临沧日报

  原标题:临沧持续拓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以“融”促“融” 美美与共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下简称旅游促“三交”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为多民族地区,临沧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临沧有着特殊的意义,也绘就了不一样的风景。

湖光山色

  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用好文化、生态、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茶”“旅游+康养”等融合创新,以文旅融合促进民族融合,以“美景”绘就各民族“美好生活”,实现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

  市民族宗教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助力民族地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而且能通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彼此了解、增进感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游促“三交”计划实施以来,临沧市各县(区)开展了哪些生动实践?积累了哪些有效经验?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场推进会上寻找答案。

碗窑土陶

  感,临翔非遗魅力

  “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含金量的称号为临翔区冠名,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全域旅游持续火热。究其原因,是接续传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度挖掘全区历史文化底蕴的结果。

  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以来,临翔区全面致力文脉传承,立足博尚碗窑、平村革命老区等当地资源优势,系统整理缅宁革命老区、各民族“三交”等历史,保护传承竹编、土陶、象脚鼓等制作技艺,建设平村史馆、中山竹艺馆、碗窑土陶博物馆等展示场所,加强刘御故居、凤翔石窟寺遗址、博尚泰恒书楼等文物保护利用。目前,全区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7项、非遗传承人117人。

  临翔区还对“三片两环”旅游线路进行整体布局优化,打造南美修心之旅、昔归寻茶之旅、博尚茶陶之旅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精品旅游线路,把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嵌入各类景点景区中,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凝聚共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游,云县江河壮美

  依托澜沧江、温泉等特色优势资源,加快漫湾百里长湖景区、昔宜自驾游营地、白莺山世界茶叶基因生态旅游区、幸福温泉旅游度假区、云县头道水酒谷农耕文化园景区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逐步由观光型向康养型、体验型转变;打造澜沧江沿线创建联盟,把澜沧江流域创建成为临沧民族团结进步最美示范长廊……近年来,云县以旅游产业的浸入式、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情感、文化上深度交融。

  每年的澜沧江啤酒狂欢节,云县都会推出一系列民族团结文化展演、陀螺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构建起“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俗节庆+地域特色活动”的多元旅游载体,满足了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式、定制化的旅游需求,促进游客跨地区交往交流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云县彝族支系香堂人打歌”“云县彝族朝山会”“云县彝族关龙调”“云州唢呐乐”“云县鸡肉米线”“云县手撕鸡”等 6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通过非遗保护传承,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带动地区民族文化发展。

茶艺交流

  走,凤庆茶马之旅

  一株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一段茶马古道,记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

  近年来,凤庆县沿着历史文化脉络,强化党建引领、文化引领、创新引领“三个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文旅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

  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坚持“一把手”抓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旅游促“三交”融入全县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成效凸显。

  凤庆县3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路线被推介;在旅游景区景点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1个、教育基地5个,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17个。

  凤庆县还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成立滇红茶文化研究会、徐霞客研究会,与时俱进推动文艺创作,为旅游夯实文化基础,为旅游促“三交”计划增加思想源泉。

  闻,永德甜蜜果香

  永德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围绕“绿色”“宜居”打造永德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促“三交”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

  以“绿色永德”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在国土空间中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大雪山洗肺之旅、古茶体验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聚焦“果香永德”的品牌定位,打造“永德芒果之乡文化旅游节”“桑沼哩”“土佛朝拜”“樱桃节”等一批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民俗节庆活动品牌,提升特色节庆活动品牌影响力;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忙肺古茶镇、梅子箐、鸣凤山等茶旅融合示范村,并推出农事体验等特色化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看,镇康边关风情

  文旅融合、边旅融合、农旅融合,把旅游全面嵌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文旅“引爆点”,以精品文旅项目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镇康县各级党委、政府长期坚持的事情。

  近年来,镇康县充分利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数瑟”名片优势,建成“镇康县阿数瑟文化传承体验示范基地”,创新推出“阿数瑟”山歌会“嫁接”旅游、留住“年味”把“年猪饭”搬上四季餐桌等系列活动,让各民族在参与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感情。

  推出“春游红色边关、感悟守边爱国”“游钢铁长城、共守边”“探秘边境线”等边境体验游活动,用脚步丈量国界线、用行动守护神圣国土,讲好镇康智士插旗“守边故事”,讲好“一门两忠烈、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父子等守边“英雄故事”,让游客体悟镇康为国守边的坚强意志,让旅游成为不断牢固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过程。

  触,耿马匠造之美

  2021年的原创民族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2022年的舞蹈《嘎朵》、2023年的泼水系列舞曲《UP耿马》……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连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出圈”的文化产品,收获了大众广泛的肯定与喜爱。

  耿马县紧抓“热度”,打造耿马知名文化产品,让旅游“热”起来,促进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帮助,让各族游客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中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同时,推动茶、农、文、旅有机融合发展,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勐永镇香竹林村等一批古茶园陆续进入茶客的视野,大兴乡大雪山等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逐步受到专家、学者关注,“耿马蒸酶茶”等品牌普遍受到消费者认可;

  打造了一批承载田园乡愁的现代版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勐撒镇芒见村被授予云南省旅游名村,孟定镇遮哈社区芒团被评为“全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建设“非遗技艺传习馆”,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孟定芒团手工造纸文创产品、勐撒翁达藤篾鼓凳、勐永土锅等民族手工艺品,促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增加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听老支书宣讲

  听,沧源守边故事

  长期以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促进各族群众同心绘就“幸福”画。

  做活旅游路线。在做旅游产业规划中,坚持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翁丁、下班坝、班鸽等景点串点成线,整合传统村落景区与新兴精品项目,优化提升拉木鼓、打歌、情景剧、农耕劳作等体验活动,并在宣传策略、游览线路、导游解说、互动体验等内容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旅游全过程。

  做精节庆品牌。以摸你黑狂欢节、佤族音乐节等民族节庆为平台,形成“各族群众共度摸你黑狂欢节、佤族新米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拉祜族葫芦节等民族节庆”的团结和谐大局面,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商贸交往、文化互鉴、情感沟通,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助推器”。

  做实体验项目。打造司岗里崖画谷、班洪葫芦王地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推动佤族织锦、土罐煮茶及拉木鼓等“非遗”传统技艺在景区聚集转化,让游客参与、感受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2023年,班洪抗英遗址园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共接待全国省市县各团体单位和观光游客246批次4759人次。

  品,双江悠悠茶香

  20世纪90年代,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境内居住有23个少数民族,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一部双江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史。

  近年来,双江县立足茶产业优势,将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与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深挖各民族茶艺茶道,邀请著名作家雷平阳编撰《茶宫殿》一书,编创《茶源勐库》等茶歌,推出老茶壶圆子汤等20多种茶餐,形成溯茶源、谈茶史、学茶识、游茶山、品茶香、吃茶餐、浴茶汤、观茶艺的双江茶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中国双江冰岛茶会”,以及举办“茶香双江 相约南亚”等系列主题推介活动,持续擦亮“一品冰岛 茶香双江”品牌,让“中国双江冰岛茶会”成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载体,以茶为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同时,以“勐库冰岛古茶山茶旅研学度假区”为依托,把双江建设成为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巩固提升1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5个AAA级景区创建成果,重点打造荣康达乌龙茶庄园等一批精品庄园,培育以多元民族风情体验、茶文化体验为重点的旅游产品,让各族群众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短评:

  用旅游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临沧,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旅游不仅是经济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旅游业的发展,为各民族间的交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临沧各县(区)的特色景点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人们在旅途中亲身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增进了对彼此的认知和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这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频繁。在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书写团结与进步的篇章。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临沧各民族独特的风俗在旅游中得以展示,不仅增强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也让其他民族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这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情感融合。

  以旅游美景助力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是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旨。我们要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势,推动旅游业实现新发展、大发展,为深入推动旅游促“三交”提供平台、打牢基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促“三交”上做实功、出实招,赋予新时代旅游业更深的时代内涵和外延。(陈龙 金学艳 李沁园)

  图片由吴永达、刀剑、关汪武提供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