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统战·看基层】阳宗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开学第一课
近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以开学第一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树牢各族师生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共同体意识。
上好教职工“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
坚持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召开《教师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明确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师德师风教育,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情感表达和处理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上好新生“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交往交流交融全过程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深入挖掘学校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创造性地设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关的学习情景,向各族学生弘扬和传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讲述各族群众与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故事,引导各族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做到各民族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上好课改“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思政课堂教育全过程
持续深化学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督促各中小院校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好学生引路人。创新推进教师单向授课向师生双向互动转变,通过定时间、定主题,推出学生自主讲授思政课系列,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好实践“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中华文化传承全过程
依托社团实践活动,打造青少年学习成长“第二课堂”,将地方非遗资源、历史文物转化为课程内容,加强普及、教育和传承“板凳龙”“棒鼓舞”“关索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不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作为辅导老师,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加强“板凳龙”“棒鼓舞”等青少年表演团队的挖掘和培养,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共同书写新时代文化新篇章。(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