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德宏州盈江县多举措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9日 15:22:48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地方实践】

青山变金山 资源变资产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多举措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扬“矢志为民践宗旨、锲而不舍勇拼搏,党群同心攻难关、不等不靠卫家园”的精神,以“石梯经验”“碳票+”及“坚果+”为抓手,探索出“护资源、活资产、聚资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两山”转化模式,赋予生态文明建设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为生态资源保护、生态资产盘活、优势生态产品开发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2021年,盈江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3年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背景情况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以贯流县境的大盈江而得名,下辖7乡8镇和1个农场社区、109个村(社区)、11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8万人。居住着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02万人。全县森林覆盖率73.82%,分布有全球单片面积最大的东京龙脑香热带雨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4%,地表水3个国控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EI指数83.35,等级为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巨大的海拔落差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境内有高等植物4951种、脊椎动物1003种,记录鸟类719种,近年来共发布了20多种新物种及新记录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和最具保护价值的40处A级保护区之一,享有“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活着的动植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宝库”盛誉。

  主要做法

  山水相依,人鸟相谐——“石梯经验”拓宽动物资源价值实现新方案。近年来,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石梯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监测到鸟类500余种,是全国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和唯一记录有5种犀鸟的地区,被誉为“活着的鸟类博物馆”“中国犀鸟谷”。石梯村依托丰富的鸟类和独特的民族人文资源,采取“政府+协会+合作社”模式,用好“鸟资源”、做好“鸟文章”,通过建“鸟点”、设“鸟塘”、当“鸟导”、树“鸟业”、兴“鸟节”、创“鸟游”六大路径,规范打造鸟类监测点45个,从“直过民族”村中率先脱贫出列,8名草根“鸟导游”9次走进央视,曾经的“砍树人变护林人、狩猎人变护鸟人、贫困人变鸟导游、贫困村变旅游村”,每年接待观鸟游客2万余人次,观鸟产业带动直接经济收入800余万元,参与的每户年收入可达15万元。盈江以“石梯经验”为示范,积极推进鸟类跨国联合保护工作,举办“国际观鸟节”活动,大力发展观鸟旅游,“河燕鸥抢救守护行动案例”成为生态保护典范,“石梯经验”成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吸引广西、四川、英国、泰国等国内外地区考察学习。盈江经验在COP15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被专家特别介绍,为推进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盈江智慧”。

  守绿换金,点绿增金——“碳票+”盘活森林资源新路径。盈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503.97万亩,林业碳汇发展潜力巨大,森林活力木蓄积量碳资产价值约26亿元,可交易碳汇收益每年约5000万元,可撬动约10亿元的绿色金融,但由于经济社会欠发达,森林附加值收益和生态价值变现微乎其微。自“双碳”目标提出后,盈江县积极盘活森林资源,充分论证分析,科学制定开发方案,按照人民利益至上、自主申请、自主交易、政府服务、政府管控原则,采取借助外力自主开发、引进团队科学推进、统一管控降低风险、先试先行逐步铺开、搭建平台多方共赢的模式,搭建了碳汇管理平台,购买碳汇指数保险,与相关机构建立起碳汇核证监测长期合作关系,搭起了碳汇核证桥梁。2022年12月,盈江县人民政府开出了云南首张林业碳票,为首批50户林农颁发总减排量76732.47吨二氧化碳当量、总价值115万元的林业碳票91张,标志着盈江县乃至全省林业碳汇开发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已初步建立形成了“平台+底数+管控”“平台+林权+碳票”“碳票+平台+交易”“碳林+保险+补偿”等模式,探索林业碳汇价值变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林业碳汇助力林农增收致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坚果绿山,兴业富民——特色生物产业激发林业资源致富增收新动能。盈江县被誉为“中国坚果之乡”,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澳洲坚果和较早引进澳洲坚果大面积种植的地区之一。曾经的盈江受地形地势和祖辈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农民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二台坡种植经济效益低、水土流失较重的香茅草、香蕉、甘蔗等作物谋生,加剧了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直到20世纪90年代,盈江县通过引种、小范围试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引入企业发展产业,改良培育出本地优势品种“迪思一号”“迪思二号”,通过政企合力,以“公司+基地+科技+农户”利益联结的产业发展模式,种好“生态坚果”“数字坚果”“产业坚果”,推进澳洲坚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逐渐成为了一项独具高原特色的富民生物产业,既提高了全县植被覆盖率,提升了生态价值,又开辟了一条农户参与度高、群众增收可持续的绿色产业振兴之路。2022年全县坚果种植面积超28.4万亩,鲜果产量3.1万吨(盛果期产量可达12万吨),实现总产值8.4亿元,带动农户约2.7万户11万人,每户增收近5200元。

  画好同心圆,谋好幸福篇,兴边富民仍在路上。盈江县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发展战略,以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边境地区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窗口,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支撑,共同书写美丽、富裕、幸福的边疆新篇章。

2021年3月4日,盈江县“犀鸟谷”两只犀鸟在枝头嬉戏。

  【经验启示】

  盈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严格保护动植物资源,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世代相传、点绿成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示范出新成果的华美篇章。

  坚持绿色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全面增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坚持向生态求效益,推进资源变资本,坚定不移地养护绿水青山、经营绿水青山、共享绿水青山,实现边境民族村寨产业兴旺、农民富足。

  坚持为民理念,发展生态富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要围绕绿水青山的多元化资源做大生态富民的新产业,这是转“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乡情村情产情,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把过去的荒山变成了满目翠绿的果树林,不断探索“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富产业新途径,让群众实现了“靠山吃山”护绿出新。

  坚持创新理念,搭建资源集聚平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坚持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搭建碳汇管理平台,与相关机构建立起碳汇核证监测长期合作关系,搭起碳汇核证桥梁,探索出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新方向、新途径。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