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舍不得的丽江”,书写旅游促三交新答卷
丽江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着力打造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丽江样板”。
文化育魂
着力构建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把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融入景区景观建设,营造浓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培育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化惠民演出和“主客共享”非遗产品文旅消费活动,广泛凝聚各族人民“我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思想共识。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金,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弘扬和保护,加快民俗文化展示项目建设,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重点打造一批“中华文化体验点”“文化院落”“城市书房”等,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建设了一批非遗工坊和传习基地,建成了茶马古道博物馆、徐霞客纪念馆等一批主题文化博物馆,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民俗共情、旅游融情,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树牢“四个与共”理念。2023年丽江古城实施了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品牌润民
着力构建各民族宜居宜业的时代家园
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颁布《丽江旅游管理条例》,出台丽江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8条措施,率先推行旅游红黑榜、“30天无理由退换货”机制和监管机制,实现了社会治安事件发生率、旅游投诉持续下降,旅游人数完善“1+5+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等“十大”旅游市场、旅游收入和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的“两降三升”局面。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搭建“束河夜话”“新义食堂”等服务平台,通过“品文化、享美食、赏歌舞、唱民歌”等多种旅游体验产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精品旅游线路,“柔软时光·亲近纳西”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引进印象、宋城等演艺品牌,甲子村、玉湖村、均良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的模式得到推广。
互嵌融居
着力构建各民族同心共荣的幸福家园
坚持“丽江只有一个景区,景区共筑一家亲”理念,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互嵌融居。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8.27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24.14%,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26.02%。目前,丽江有来自全国各地涉旅从业人员近3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仅古城景区省外户籍商户占总商户的65%。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8%,居住在丽江的民族增加到48种。“新丽江人”越来越多,“新老丽江人都是一家人”思想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各民族在旅游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
智慧赋能
以新质生产力孕育旅游新未来
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盘活现有资源禀赋,深度挖掘优势资源内在价值,创新旅游业态和体验模式,全维度增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体验,推进智慧丽江文旅分中心、丽江古城数字小镇、玉龙雪山智慧景区等建设,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入选全国文化和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和全国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为提升游客体验感提供有力保障。立足“世界丽江”发展定位,探索实践“舍不得的丽江”新型旅游场景搭建和宣传推广工程,积极举办“丽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世界旅游联盟丽江会员日”等宣传推介活动,与10多个国家(国际城市)搭建交流平台,激发丽江文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新动能。(丽江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