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红河州活态保护利用哈尼梯田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0日 16:51:45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方实践】

好日子就在绿水青山间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活态保护利用哈尼梯田

  红河州着力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样板,让千年文化遗产更好地“活”在当下,使哈尼梯田与人类群众和谐共生,让梯田边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背景情况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州南部,规划区总面积82万亩,涵盖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个县,其中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面积达7万亩。哈尼梯田拥有1300多年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在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下,用勤劳和智慧开垦出的农耕文明奇观。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层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达3700级,被誉为“伟大的大地雕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也成为我国现有世界遗产中“第一个以农耕、稻作为主题的遗产项目”“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遗产地”,先后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主要做法

  保护优先,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红河州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保护贯穿文化遗产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坚决守护好哈尼梯田的绿水青山。州级和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分别设立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依法依规、科学合理推进哈尼梯田保护与利用工作,构建起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保护管理机构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在探索实践中形成“347”工作思路,坚决落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等3部法规,聚焦遗产要素保护、非遗保护传承、生产方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4个重点,实施旱化梯田修复、田间道路修建、灌溉沟渠修缮、传统民居保护、农耕文化传承、梯田产业发展、机械耕种运输7类项目,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保护好千年梯田的良田沃土、绿水青山、农耕文化和哈尼家园。坚持“梯田首先是稻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理念,划定哈尼梯田保护红线,将“四域十片区二十万亩”哈尼梯田纳入保护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恢复生态植被2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4.67平方公里。建立长效机制“挂牌保护”传统村落,沿用“赶沟人”“木刻分水”等传统水资源管理制度守好梯田水系,完整保护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循环生态系统。

  发展优化,着力打造金山银山。大力推广哈尼族传统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使传统农业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红米)、梯田鱼、梯田鸭及鸭蛋等综合收益,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目前已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19.58万亩,每亩综合收益均达5590元,受益农户50446户。优化遗产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开展遗产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抓实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不断丰富哈尼梯田旅游新业态、新模式,让赏梯田景、住蘑菇房、捕梯田鱼、吃农家饭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新风尚。2013年以来,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共发展乡村客栈266家,带动就业1.5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将梯田红米产业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红米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培育,制定地方质量标准,打造“土司红米”“梯田印象”等梯田红米品牌,提高梯田红米附加值。深化沪滇合作,携手延伸哈尼梯田产业链,建立“梯田云”电商平台,梯田红米、梯田鸭及鸭蛋等农副产品畅销上海和全国各地。同时,开发民族刺绣、哈尼竹编、民族银饰等产品,带动传统工艺发展,1.8万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阿者科村村民通过民居、梯田、服务等入股,探索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家家有收入、年年能分红。2023年8月,阿者科村举行第八次分红大会,户均分红10022元。“阿者科计划”留住了乡愁,走出了一条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子,入选《中国减贫密码》纪录片旅游扶贫案例和世界旅游联盟“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

  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实施“哈尼古歌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哈尼古歌传承传唱展演活动,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精彩亮相。组建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和350支民族文化传承文艺队,奖补扶持农村优秀文艺队和民间巧匠,加大非遗传承人申报、扶持力度,引导老百姓唱好哈尼古歌,跳好哈尼乐作舞,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挖掘整理哈尼梯田文化资源,拍摄制作《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等纪录片并在央视播出,编撰出版《中国哈尼梯田文化史》《哈尼族传统节庆》等梯田文化书籍,在北京举办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介活动,向全国、向世界展示梯田之美。开展“最美护田人”学习宣传、“火塘夜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集镇等系列活动,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开秧门”等实景农耕活动,保护传承农耕文化,讲好红河哈尼梯田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共建共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红河州着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哈尼梯田治理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乡村党组织体系,推行“党支部+”,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深挖村民自治潜力,引领遗产区内的村民小组和村民完善村规民约、整治人居环境、发展壮大产业,协同做好哈尼梯田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保护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健全管护措施,依法依规推进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当地干部群众深化对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爱护梯田的意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倡导当地群众沿用传统木刻分水法、赶沟人等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效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红河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力求在活态保护利用中守护哈尼梯田。通过长期不懈的保护实践,哈尼族群众的生态环境“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活起来”,让各族群众“富起来”,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利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1年2月,红河元阳哈尼梯田全貌。

  【经验启示】

  红河州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遗产区各族群众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综合收入得到大幅增加,文化自信得到大力增强,耕耘哈尼梯田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努力践行在活态保护利用中守护哈尼梯田取得宝贵经验。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红河州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保护好哈尼梯田这一延续千年的绿色粮仓,让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坚实。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继续守护好哈尼梯田的良田沃土和绿水青山。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做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好哈尼梯田的“根”,也要留住哈尼梯田的“魂”,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实效。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转化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把保护环境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红河州编制《阿者科计划》,带动村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激发出当地群众保护好蘑菇房、耕种好梯田的动力。实践证明,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关键在于唤起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搭建平台、用好载体,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