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通市: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9月22日,记者从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上获悉,近年来,昭通市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努力构建昭鲁大“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格局,打造“书包上的城镇化”“家门口的好医院”,提升“城市温度”、增强“民生厚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项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昭通围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致力于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去年以来共实施教育项目192个、新增学位7.2万个;着力建好1个省级区域中心医院、4大专科医院、11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12家医共体总医院,滇东北中心医院由昆明医科大学全面托管,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昭通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累计开展改革试点116项,14项创新做法获国家、省级表彰,6项改革入选国家、省级优秀案例,以改革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围绕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创新制定了12条措施,被国家有关部委作为经验推广。
坚持守底线促振兴,昭通市扎实抓好群众收入、劳动力返乡“两项监测”,持续强化产业、就业“两项支撑”,让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2%,两项增速均列全省第1位。大力发展“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市1.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4.4万户脱贫群众户均增收1020元。出台创业就业20条硬措施,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共吸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昭通市重点推进“四城”建设,围绕“苹果之城”,在城周围建设100万亩苹果基地,在城里边种植2万多棵“绿美苹果”,形成“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生态景观;围绕“文化名城”,全面启动昭通古城保护提升,加快实施一个地下综合管网、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三大核心片区、四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234”工程,留住古城的“烟火气”;围绕“高原水城”,依托利济河、秃尾河、窑湾河3条城市河流,积极推进“上游润昭引水、中游筑坝蓄水、下游畅通治水”,展现“三条河道穿城过,万亩稻田入眼来”的美丽画卷;围绕“避暑秋城”,持续打响“天‘凉’机、‘昭’您避暑”品牌。今年暑期,昭通共接待游客765万人次,清凉一“夏”、喜看今“昭”成为避暑大军的热赞。(记者 陈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