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地方实践】
一道“牛汤锅” 一条“振兴路”
——曲靖市富源县回隆社区开启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曲靖市富源县回隆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实实在在的惠民富民举措,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方面多点发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背景情况
富源县回隆社区隶属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有农业人口838户3230人,有汉族、回族、彝族3个世居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328人,占总人口的72%。回隆社区围绕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题定位,以当地一道远近闻名的特色菜“牛汤锅”开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之路。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在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999年被国家民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05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2年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四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主要做法
以产业之“兴”,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石。回隆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扬“牛汤锅”特色餐饮文化资源,在补链、强链、延链上谋篇布局,由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建成专业屠宰场、冷链车间和肉酱、牛干巴等熟食生产线,开发产品种类10余种,形成村里养牛、社区屠宰加工、汤锅店及电商线上销售三产融合的“回隆牛经济”全产业链格局,截至目前,全产业链产值已达4亿元左右。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盘活闲置房屋、土地,打造“清雅保家,诗画田园”农文旅融合项目,投入运营民族文化、美食文化、航天文化、康养休闲4类14个经营型业态,通过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在家门口经营获取租金、薪金、收益金、分红金“四桶金”,今年户均增收3600元。通过多元经济融合发展活力,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共融合、共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
以人才之“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回隆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成立“牛汤锅”协会,开展“牛汤锅”技能培训,开辟从学徒到老板的“复制型汤锅经济”共富路,截至目前,共有280余户农户完成从学徒到老板再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联谊协商机制,社区“两委”带头拍摄抖音短视频,培育出一批乡村“网红”,其中“乡村老桂”“乡间铁娘子”等抖音号发布作品400余期,宣传推介家乡优势资源,获赞60余万次。创建直播带货孵化基地,选育90后乡村CEO,吸纳大学生返乡创业,吸引乡贤能人投资兴业、捐资助学、参与治理。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需求,开展茶艺、咖啡等相关技能培训,丰富拓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人才队伍。通过发挥人才聚合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以文化之“魂”,绽放乡村振兴文明之花。回隆社区党总支开展“心心相融、融荣与共、共美回隆”系列活动,通过社区党校,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绘就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民族团结进步美丽画卷。积极开展养老敬老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提升人居环境评先进树标兵、优秀教师评选等表彰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浇灌乡村振兴文明之花常开长盛。
以生态之“绿”,厚植乡村振兴最美底蕴。回隆社区党总支量身定制村庄编制规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严坚守生态红线,在保护中开发。围绕“回隆驿·生活”主题,按照“1+4+N”建设框架,打造1条生态观光原味体验带,龙湖品味、保家雅味、张家百味、下村回味4个主题生活体验区和现代智慧农业、林下生态种植、产业链延伸、生态康养徒步、“富源味道”集群、休闲度假山庄、万亩森林氧吧等N个点位,加快打造形成颜值高、生态优、产业强、服务全、农民富的乡村特色品牌。推进“两污治理”,强弱电、人饮管网同步入地,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房前屋后打造“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群众素质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打造乡村振兴美丽样板,厚植乡村振兴绿色底蕴。
以组织之“力”,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建强战斗堡垒,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推行社区党员干部“轮值当班”制,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全程参与安排社区工作、督促工作进度、总结工作经验,既锻造“领头雁”干部队伍素质,又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拉近干群关系。紧紧聚焦治理有效,规范建立差异化村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发展促进会“一约四会”为抓手,大力整治不良风气,推动乡村“三治融合”。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进社区双重管理制度,凝聚在外乡贤成立理事会、工作站,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乡贤会议,商讨解决群众各类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夯实共治基础。组建1支社区服务团队、7支应急突发事件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与回隆建设同行,我们永远跟党走”社区公益行动,树立“和谐社区建设你我同参与”公益型服务旗帜,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8600余件,共同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聚焦力量的核心作用,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志不改、道不变,共谋发展之策、共聚发展之力、共同团结奋斗、共享发展成果,让“民族团结之花”结出“乡村振兴之果”。
【经验启示】
回隆社区党总支在引领乡村振兴中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核心,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探索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新模式,形成“抓党建、促团结、求发展”的强大合力,带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画好新时代最美“同心圆”。
产业发展是画好“同心圆”的磁铁。回隆社区党总支坚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产业振兴激发民族团结“新动能”,通过“牛汤锅”经济打牢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基础,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走出一条群众富、民族亲的融合发展路。
人才兴村是画好“同心圆”的生动注脚。不管是民族团结还是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注重人才培养储备,才能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乡村振兴打牢根基。回隆社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开辟从学徒到老板的“复制型汤锅经济”共富路,同时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不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将回隆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新农村。
文明实践是画好“同心圆”的源头活水。回隆社区坚持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营造各民族团结和谐、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行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邻里和睦、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乡村风貌明显改善,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石,乡村振兴文明之花常开长盛。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