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誓言 接续奋斗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云南统一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侧记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云南统一战线喜事连连: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云南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共计48个,占全国表彰总数的1/15,位列全国第一。
沉甸甸的荣誉,令人欣喜,催人奋进。9月30日,云南统一战线共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
感悟亲切关怀,牢记殷殷嘱托。70余名统战各领域代表人士、统战系统干部、民族学研究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11位代表先后发言,表达了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一心向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表达了共同推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定决心。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治礼主持座谈会。他要求云南统一战线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回信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切实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动力;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坚定党的领导,矢志不渝跟党走,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希望统一战线各领域聚焦主线,相互学习借鉴,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回信,充满关怀,凝聚重托
“看到总书记给我的家乡回信,心里那是喜洋洋、暖洋洋的。”来自云南省工商联界别的少数民族企业家、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情景:回家乡普洱到帮扶寨子澜沧县荒坝寨时,拉祜族乡亲经常念叨一句话:“路通了,灯亮了,住楼房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总书记对我们太好了!”
当刘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发到叫“民族大团结”的家中微信群里时,群里立时欢呼雀跃。
刘军说,正是因为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同听党话、跟党走,才有了我们今天各民族亲上加亲的幸福群。他表示,能够作为少数民族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分享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幸福满满,自豪满满,感恩满满”。
云南省政协委员石萍动情介绍了普洱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从1952年的103元增长到2023年46323元,翻了8.8番……“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静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新时代普洱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标志性事件,是新征程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的崭新起点,是普洱乃至云南各族人民的巨大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一封充满关怀和嘱托的信,更是一份凝聚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念兹在兹,先后两次赴云南考察调研,四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绘制蓝图,指引方向。
与会代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关心厚爱,饱含着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深厚情怀,饱含着对发扬先辈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故事的殷切希望,饱含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谆谆嘱托。要悉心感悟,牢记嘱托,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实际行动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誓词,再次读诵,依然震撼
70多年前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镌刻下了铮铮誓言:“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48个名字,宣示着云南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不可摧的信念。
誓词碑,凝结了各族人民忠诚、团结、互助、担当的信念。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章忠云认为,这是云南各族儿女一心跟党走的历史见证,更是70多年来云岭大地天翻地覆的真实写照。
云南民族大学与誓词碑同龄。该校副校长许传坤认为,誓词碑中26个民族代表的郑重签名,既是云南各民族团结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精神源泉。
与会代表认为,誓词碑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给予自己做好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的智慧和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静表示,作为誓词碑诞生地的基层统战工作干部,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当好誓词碑故事的宣传员,发挥誓词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色更足。
石萍表示,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将指导好“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的立法,为誓词碑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法律保障。
座谈会提出要求,要擦亮誓词碑品牌,把弘扬誓词碑光荣传统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深入学习领悟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荣誉,无上光荣,倍增动力
交流发言的代表中,有3位刚刚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归来,他们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表示备受鼓舞。
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杨文顺代表学校领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这也是该校第五次被授予这一荣誉称号。杨文顺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释者,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
同获这一荣誉的还有云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据该联谊会副会长万立介绍,联谊会成立以来,发挥新阶优势,成立法律、金融、自媒体、社会公益等15个云岭新阶服务团,引导广大新阶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了力量。
中共楚雄彝族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楚雄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鲁文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他表示,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始终恪守“勤奋、敬业、忠诚、感恩”的人生信条,倍加珍惜荣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等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14个州市、10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第二次实现“一步跨千年”,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3万亿新台阶……
历史与实践充分昭示:云南各项事业成功的关键,是“一心一德跟党走”。云南获得的一项项荣耀,无不饱含着党和国家对云南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巨大褒奖和深切关怀。
前行,牢记誓言,接续奋斗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切关怀和谆谆嘱托,汲取云南各民族先辈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忠贞热爱的精神养料。座谈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纷纷表示,将立足实际,把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良好局面体现到助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民建云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赵燕蓉表示,将切实发挥好民主党派优势,组织动员民主党派成员,一起做促进民族交流、融洽民族感情的工作;持续深化社会服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构建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持续做好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等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明表示,佛教界要当好收信人,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与其他宗教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
侨界代表、柬埔寨七星海公司执行董事李烨卿认为,华侨华人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居海外,心系祖(籍)国,应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云南。作为深耕生物科技领域的一员,李烨卿表示,将结合机构历年来丰富的临床案例,积极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许传坤表示,云南民族大学将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用智库成果服务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的决策,用育人成效服务边疆地区的发展建设,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感人故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的各领域全过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中,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刘军表示,将担好政治责任,做维护民族团结、认真履行社会义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做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做民营经济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行动派,做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促进者、带头人。(云南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