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通学院“五个强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
近年来,昭通学院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昭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高校思政课重点,不断夯实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
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课程建设标准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校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同时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织密工作责任网,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强化专题教育,推动课程建设全面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师业务培训、辅导员队伍培训与队伍建设,贯穿学生“学业—生活—就业”全过程,探索形成党政领导干部、职能部门人员、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联动的协同一体育人体系,实现全校教职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全覆盖。
强化教材使用,推动课程建设科学化。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协同体系和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建设,全面推广学习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教学,聚焦开好“金课”、锻好“金师”、育好“金生”,主动优化教材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推进教育教学。
强化队伍建设,推动课程建设专业化。建立由全国民族学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何叔涛、李若青等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遴选组建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团队,按照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课件、统一进度、统一实践教学方案思路,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交流、集体备课,有效提升授课水平,加强课程建设。
强化课题研究,推动课程建设特色化。依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展以扎西会议、乌蒙山回旋战为主的红色革命文化研究,以袁滋题记摩崖石刻为主的历史文化研究,以易地搬迁、水电移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治理研究。举办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形成一大批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昭通特色的研究成果,《滇东北高校运用地方红色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研究》等12项专项课题多项理论研究成果获得厅级及省部级奖励。(昭通市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