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续写好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10:26:00  来源: 云南网

  作者:许翠芳 王海云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勉励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1951年1月1日,滇西26个民族代表在普洱红场郑重会盟立誓,并在民族团结誓词上签名,“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从此诞生。作为“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民族工作第一碑”,誓词碑有着丰富的内涵。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是现代多民族国家和谐治理、团结一心的成功范例,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的多民族国情相结合,积极探索现代多民族国家构建的成功尝试,也是实现边疆长治久安、共同繁荣的物证。誓词碑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边疆旧有政治体系的现代改造,通过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国家认同,奠定了西南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丰富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誓词碑在当时充分体现了边疆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强烈认同,与新时代“五个认同”内在一致、一脉相承,展示出民族团结、一心向党的坚定决心。

  我们要做好新时代的收信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一心向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各民族之间能够团结奋进,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民族团结誓词中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表述,这表达了各族群众“一心向党”的真挚情感,也体现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团结进步的根本前提,是“五个认同”的核心。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多个国家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奋力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誓词碑的优良传统中蕴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自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底、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要通过制度保障、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等多种途径共建美好家园,既要宣传“有形”的成就,也要关注“有感”的体验,让更多人都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带来的温暖与力量。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共同富裕,让边疆各族群众更加幸福安康。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要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云岭同心”等工程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系牢各民族情感相亲的坚强纽带。要深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在重要纪念日、民族节庆活动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打牢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许翠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员;王海云,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课题支持: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研究”(22VSZ067)。]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