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石榴花开,香溢七乡大地——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 10:20:45  来源: 文山日报

  原标题:石榴花开,香溢七乡大地——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作出决定,命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决定指出,文山州的生动实践,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了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文山州先后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个、示范单位7个、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8个、示范单位366个、教育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个。前不久,黄祥、熊光泽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这是文山州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同心·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在文山州3.14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居住着汉、壮、苗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7.5%。

  长期以来,全州各民族尽管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各异,但始终和睦共处、和谐共荣,世世代代守护着文山这片人间净土,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各民族文明进步的生命之根、自立自强的力量之源。

  吹起芦笙,跳起欢乐的芦笙舞,男女老少互对山歌……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是文山境内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踩花山。每当这一节日,苗族同胞与来自各地的游客欢聚一堂,让大家体验一番独具特色的“花山节”。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同抓民族团结,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考核的重要事项和书记述职评议内容,纳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政绩考核。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协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年度专题视察和专题调研重点内容,有效助推工作落地落实。民族工作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为此,我州制定实施《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文山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方法、路径,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专题培训教学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程、融入主题班会等。深入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西畴精神”宣讲团、国门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级各部门宣讲队伍的作用,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各类主题宣讲2.2万场次,创作文山洒戛竜红色话剧《指路牌》等6部情景故事党课,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演出380余场次。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牵挂边疆人民的故事,讲好党领导边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把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讲清讲透,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同行·携手发展成为民族团结基石

  走进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行政村平安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感受到的是这个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乡村美了、人气旺了、农民富了”的蓬勃发展活力。长期以来,村民平等团结、互谅互让、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一心向党。该村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是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打开文山的时代画卷,一幅幅幸福图景生动显现。

  产业强起来。全州绿色铝产能达343万吨、再生铝产能100万吨,成为全国绿色铝产能最大的州市;6个百万亩(头)基地加快建设,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52亿元;文山市、砚山县、广南县、丘北县等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砚山县荣获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普者黑景区是云南省6年来唯一新增的5A级旅游景区。2023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2.32亿元,增长5.1%。

  群众富起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3亿元,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问题,8个贫困县819个贫困村65.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严格落实“五年过渡”“四个不摘”要求,及时调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单位1020个,向重点村选派843名驻村第一书记、843支工作队、2563名队员,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做实线上、线下动态监测帮扶,建立《文山州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实施方案》《文山州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文山州建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全覆盖机制实施方案》“三机制”,抓实“农民增收一口清”,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双绑”利益联结覆盖率达100%,人均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74万元。

  城乡靓起来。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裸房改造、城乡“两污”治理等工作,全域打造和谐、美丽、富裕的“江南农村”。坚持重点突破、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工作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42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和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9个、精品示范村187个、美丽村庄676个。

  同享·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砚山县维摩乡易地搬迁炭房安置点,有圆梦、兴业2个居民小组,汇聚汉、壮、彝、苗4个民族,安置了全乡8个行政村31个村寨的223户1069人。

  在兴业、圆梦2个居民小组,居民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红白喜事大家一起办,困难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节假日大家一起欢度,各民族舞蹈大家一起跳,幸福快乐大家一起分享。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得益于经济发展,我州建成广南县圆梦社区、马关县南山社区等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有效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

  近年来,我州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用心用情办好暖人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各族群众从中受益,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就地就近就业行动、健康文山建设、10件重大民生实事,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文山成为全省率先迈入高铁时代的州市之一,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制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一次性新建15所普通高中学校,历史性解决了普通高中学位不足的问题,8县(市)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人民医院全面提质达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8县(市)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万元、1.54万元。

  如今,行走在文山大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各族群众幸福的笑容更加灿烂,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积极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记者 苏宁)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