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理州云龙县探索古村保护与活化利用新路径助推旅游促“三交”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深入贯彻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古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以旅游为“媒”,引导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实现从“互动”向“互融”转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规划引领,厘清古村之“脉”。组建古村保护利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可抓可管可考核、定性定量定目标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古村保护与活化利用规划研究。制定特色小镇、旅游发展等6个保护规划,确立总体框架,明确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地、特产消费集聚地、宜居环境生活地“三生融合共赢”的空间格局。建立专家型智库,利用同济大学等高校挂钩联系的优势,开展“盐马古道”系列课题研究,推动形成古村及沿线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活化策略,为古村保护利用提供智力支持。
强化项目建设,重塑古村之“形”。突出乡土特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山脉、道路,依循原有肌理进行原貌打造,建成古戏台、盐井房、盐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强活化利用,在保留原始特色的同时,利用闲置资产改造成“乡愁书院”等重要文化设施,回收利用“黄家祠堂”等重要文化遗产点,建成家庭生态博物馆。坚持整体协调,按照“留改拆”并举、长远发展的原则,整治“两违”问题,实施饮水、排污、消防、电路、道路改造等系统更新项目,进一步规范人居环境。
强化文脉传承,延续古村之“根”。摸清资源底数,通过普查风光、风物、风俗、风情、风味等基础信息,精准建立古村信息档案,对200余株百年古树名木、1万余件民间古董等实行建档保护。提炼当地认同性强的文化符号,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养生、农耕、盐文化等6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体验,推动多元文化“抱团”发展。坚持全民守护,组建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落实好村貌保护、村容卫生、文化传承等管理制度,成立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文艺演出队等组织,积极倡导移风易俗。
强化市场运作,拓宽古村之“路”。成立诺邓古村旅游产业发展协会,明确县属国有企业云投集团负责景区运营管理工作,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和资本以捐资、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累计培育古村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7家、旅游从业人员423人,年人均旅游收入达5324元。全产业链打造诺邓火腿特色品牌,建成曙光肉牛养殖基地,拥有火腿厂7家、火腿经营户23家,2023年全村生产加工火腿3.7万余支,产值达7000余万元。诺邓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12个称号和名誉品牌,2024年1月至9月,累计接待游客129.16万人次,同比增长21.85%,旅游总花费19.43亿元,同比增长11.6%;国庆期间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格局,举办“大理·云龙梨花节暨火腿美食节”“游幸福云龙,品诺邓火腿”等系列活动,助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培树“幸福云龙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