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云南武定:持续赋能彝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5日 15:37:59  来源: 云南日报-云新闻

  原标题:云南武定:持续赋能彝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从武定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该县持续赋能彝绣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5800名绣娘实现顾家与赚钱两不误,今年1至9月彝绣产值2200万元,同比增长8.6%。

  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是彝族女孩的“必修课”,2014年,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武定县抓住楚雄州大力发展彝绣特色产业的机遇,充分挖掘发挥彝绣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人社、移民搬迁、统战等资源,通过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培训、强化项目争取等方式,全力打响武定县彝绣品牌。

精美的彝绣文创产品

  截至目前,武定县有彝绣协会1个、彝绣企业7户、彝绣经营户58户、彝绣合作社1个、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基地1个、彝绣车间11个、绣坊42个;有绣娘5800人,其中10人为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此外还有51人为高级技师、技师、技术员及云南省级刺绣工艺大师。

  2024年1至9月,武定县共组织绣娘培训15期1456人,培训内容涉及剪纸、针法、配色、剪裁、设计等。同时加大对彝绣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出台支持彝绣产业发展金融优惠政策,建立“传、帮、带”师徒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绣娘的技艺水平。

普玉珍绣的《清明上河图》和《百子图》

  普玉珍是彝族服饰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介绍,彝族服饰包括衣服、鞋子、鞋垫等,制作很讲究,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火把针绣、堆绣等150余种技法。“我3岁起就跟着奶奶学习刺绣,一开始只是学习简单的针法,后来自己设计图案,自己搭配色彩,到现在能熟练掌握挑布绣、十字绣、平绣等150多种技法。”普玉珍说,“在武定,我的徒弟有2000多人,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她们将绣好的服饰交给我销售,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都有,主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销往国外。”

  乘着彝绣产业发展的“东风”,武定县5800多名绣娘拿起绣花针,在家门口就业。

  家住武定县狮山镇红土田社区的那菊芬,为方便照管孩子,选择在家门口的彝绣扶贫工厂上班。“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在社区里做刺绣,每个月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那菊芬说。

那菊芬在红土田彝绣扶贫工厂绣花

  武定彝族女孩李蕊吟自小喜欢彝绣产品,后来开了自己的绣坊。“在我看来真正的时尚元素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第二届楚雄时装周上我还展示了三个主题的彝绣产品,最贵的一套衣服卖到了3万多元。”她介绍,她的彝绣作品结合时尚元素,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群体,产品远销英国、泰国、缅甸等国。

李蕊吟在第二届楚雄时装周上
第二届楚雄时装周李蕊吟专场秀上展示的时尚彝族服饰

  据统计,2023年,武定县实现彝绣产值1620万元,同比增长14.81%,绣娘人均增收约2500多元。2024年1至9月,实现彝绣产值2200万元,同比增长8.6%。(通讯员 武学成 延杰婷)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