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云南沧源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11:11:04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原标题: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云南沧源县为例

  作者:鲁业子 张应华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是固边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接续奋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稳边固边兴边,是边境地区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笔者深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现状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为做好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主要做法与成效

  沧源县与缅甸接壤,有6个边境乡镇、23个边境行政村,边民占全县总人口的22.4%。2021年11月,云南省全面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2022年11月,云南提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沧源县落实相关要求,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建设目标和19项建设指导性指标体系,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总体来看,沧源县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推进组。市县领导、111个行业部门和80家企业包保23个边境行政村,常态化到村调研指导,推进相关工作。

  指标联动,梯队推进建设。以完成省级19项建设指导性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自然村发展情况,把各村划分为达标型村庄、提档型村庄、示范型村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量身打造“一村一方案”,实现多点开花。

  产业拉动,促进群众增收。全力推进“一村一品”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一批茶叶精制厂、坚果加工厂、蔬菜保鲜冷库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灯笼果、朝天椒、蜜蜂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做活口岸经济,成立边民互市合作社。聘请科研人员开展科技特派服务。

  督导促动,强化薄弱环节。聘请包村干部担任“名誉村长”,为推动乡村建设提出建议。抓实省、市一线督导员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开展综合督查、日常督导,实现督导全覆盖。

  示范带动,树立典型标杆。加强宣传,在主流媒体刊发文章,编发工作简报,制作宣传片,印发宣传材料。选树典型,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交流考察,形成示范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截至2023年底,沧源县纳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库管理项目有471个,计划总投资达11.3亿元,项目开工率达88.9%,19项建设指导性指标已基本完成,初步取得了基础设施更加牢固、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人居环境更加美丽、生产生活更加美好、智慧化边境更加安稳、组织化党建更加强大的成效。

  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水平、统筹推进兴边稳边固边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沿边铁路、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对外开放口岸,提升边境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改造提升沿边公路和抵边通道,提高边境地区交通的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边境自然村寨道路通畅和安全水平。推进沿边乡镇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数智乡村建设。加大边境乡村通信设施投资力度,改善通信条件,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信息通信等基础网络与道路、电力、冷链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生产及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统筹推进饮用水源地及水污染综合防治,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优化供水格局,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公共基础消防设施建设。

  完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加大对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口岸联检查验现场、货物通关通行水平。深入推进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协助建设边民互市市场,推进一般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合二为一的口岸建设,促进边民持续增收。

  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边境地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边境村小、教学点建设。加大对边境乡村医院投资力度,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守护边民健康。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资源型边境乡村要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发展能源产业、特色加工制造业、文化旅游产业。

  口岸型边境乡村要依托口岸及通道辐射,培育壮大边贸产业。进一步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功能,壮大边贸商品落地加工业和口岸物流业,发展农林、矿业、电子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建设面向国际国内特色产品专业市场、边境贸易采购中心和集散中心,积极发展边境市场采购、跨境物流、跨境旅游和跨境金融。

  农牧业边境乡村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采用互联网技术等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促使边民增收。

  三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思想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基地功能,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国旗、国歌、国徽、法律、国家安全等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国防意识,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坚实堡垒。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线,把创建工作融入边境地区各项工作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将沿边行政村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建强文化阵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农牧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支持文化产品创新,鼓励开展各民族共有共享的节庆民俗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四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选用、议事决策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群众积分评议”“红黑榜”等模式,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建立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以制度机制促进乡村治理。

  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润边关·法治同行”活动,推动“法律六进+N”。加强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实施基层“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德治建设。常态化开展先进模范宣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善行义举榜”“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加强数智建设。紧密结合“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小区”“雪亮工程”等建设,提升沿边智慧治理能力,运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加强政策供给。

  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央支持边境地区的各项政策,根据边境地区发展需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边境贸易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参与边境地区建设。

  完善对口支援政策。推动对口支援工作更加系统化、精准化,提升效果。以产业为基础,以人才为核心,建立面向边境乡镇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服务边境地区特殊困难群体。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推进危房改造。

  六是改善人居环境。

  建立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以展示国门形象、边关风情、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为规划理念,出台“一村一方案”,实现规划建设一体推进。完善县乡村三级投入机制,建立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多措并举保障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长效管护成效。

  推进绿美建设行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持肌理、保存风貌,结合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等公共空间,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开展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建设,实施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实现家家户户“门前有菜吃、屋后有果摘、庭院有花赏”。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村庄清洁行动衔接,做好拆棚、治污、清乱、控房、栽树工作。充分发挥“红黑榜”评比等作用,分片包干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提升边境村寨人居环境,打造“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园中”的美丽景色。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